發布:2023-12-08 05:43: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1、砂鍋 砂鍋傳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水分蒸發量小。但亦具有孔隙和紋理多,易吸附各種藥物成分而竄味的小缺點。 2、陶瓷鍋 陶瓷鍋不易糊鍋,不會與中藥有效成分起化學反應。便于清洗也不會留下藥味,更具有保鮮功能,是良好的煎藥器具。 3、不銹鋼鍋 不銹鋼鍋具有傳熱快、耐酸堿、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是現代多功能中藥煎煮裝置的基礎。 4、紫銅鍋 紫銅制作的紫銅鍋是膏方制作常用的器具之一,作為銅單質,其熔點過千攝氏度,物理、化學性質較穩定,但缺點是價格較高。
傳統的家庭煎藥器具多采用沙鍋或陶罐,其中尤以沙鍋為好,這類器具導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保溫性好,水分蒸發量小,有利于將有效成分析出,并能避免析出的中藥有效成分與器具發生化學反應而降低藥效,是煎煮藥物的首選。 其次,也可用陶瓷、白色搪瓷器皿、玻璃器皿、不銹鋼器皿等。但這類器皿化學性質不穩定,并能在煎煮時與中藥所含多種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中藥療效。建議最好不要使用,如果必須要用,在煎煮過程中,一般需要攪拌,使藥物受熱均勻,便于有效成分溶出,并可防止黏性成分黏于鍋底而糊鍋。 煎前洗藥鍋的原因 不論在醫院還是在家里,煎煮中藥一般都使用固定的容器,由于煎煮的藥物常常有變化,所以每次煎完藥后應該清洗干凈,每次煎藥前再重新洗凈。因為容器的內壁常積有一層干燥的藥糊,若不冼去而繼續煎煮另一劑藥物,藥糊溶解出現藥物的“串味”、“串氣”等,有時還會抵消藥效。
1、砂鍋 砂鍋傳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水分蒸發量小。但亦具有孔隙和紋理多,易吸附各種藥物成分而竄味的小缺點。 2、陶瓷鍋 陶瓷鍋不易糊鍋,不會與中藥有效成分起化學反應。便于清洗也不會留下藥味,更具有保鮮功能,是良好的煎藥器具。 3、不銹鋼鍋 不銹鋼鍋具有傳熱快、耐酸堿、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是現代多功能中藥煎煮裝置的基礎。 4、紫銅鍋 紫銅制作的紫銅鍋是膏方制作常用的器具之一,作為銅單質,其熔點過千攝氏度,物理、化學性質較穩定,但缺點是價格較高。
煎藥器是可以全自動的煎中藥,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簡單,是大眾都喜愛用的。那么煎藥器怎么使用?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關于煎藥器的使用方法及種類,希望對你有幫助。
煎藥器的使用方法
1、首先詳細閱讀產品的使用說明書,初次使用前務必對家用煎藥器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
2、把藥放進煎藥器內,倒進去一定量的水,蓋上蓋子,等待藥和水混合三十分鐘左右。
3、接通電源,按下右側開關,全自動煎藥器開始工作,再次按下時斷電停止工作。
4、煎藥器控制板上左側開關控制火候,分強火和弱火檔,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可以手動改變火候。
5、控制板上指示燈熄滅,蜂鳴器鳴叫時,代表藥已煎好,這時轉入自動保溫狀態,這時只需關閉電源,倒出藥液。
6、如果需要繼續煎藥,只需要加入溫水,重復以上步驟即可。
7、使用完后,斷電、將煎藥器清洗干凈就可以了。
煎藥器的種類
1、全自動陶瓷煎藥器
這種煎藥壺壺身大多也是由陶瓷制成,效能穩定,耐酸、耐熱且不會與藥物發生發應,發熱體一般是不銹鋼材質,煎藥過程中不會出現糊鍋和粘渣的現象,清洗起來也比較簡單,再加上它是全自動設計,配有快慢檔調換,節省時間和人力,非常受人們歡迎。
2、全自動玻璃煎藥器
這種煎藥壺的壺身是由玻璃制成,壺柄和壺底由塑料包裹,顏色多變,外形時尚,深受年輕人喜愛,玻璃煎藥壺的功能非常多,除了可以煎藥之外,還能煮茶、煮酒、煮粥、煮面、煲湯等,可以說是生活的得力小幫手。
3、全自動紫砂煎藥器
全自動紫砂煎藥鍋的壺身和內膽都是由優質陶瓷制作而成,煎藥過程中能夠充分儲存藥效,且不會出現壺身爆裂的危險現象,紫砂本身富含礦物質,在加熱過程中還能改善水的酸堿度,對人的身體具有保健作用。因此,紫砂煎藥鍋也受到人們的青睞。
全自動煎藥器實現了全自動煎藥,只要放入藥材和水,就可以自動煎煮。火候可以精準的調控,相對于傳統的煎藥,不僅省時省力,更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藥物的浪費,更有利于病人的根治。并且全自動煎藥器可以用于煲煮藥膳,可謂是功能多多。
煎藥器具種類比較
傳統器皿
傳統器皿的材質可分鐵銅鋁器、瓦罐、搪瓷、不銹鋼、砂鍋、紫砂等。
鐵銅鋁器皿:屬于忌用的材質。
缺點:鐵器化學性質很不穩定,能在煎煮過程中與中藥所含的多種成分發生化學變化;銅器會在煎藥過程中析出微量銅離子,與某些藥材生成堿式碳酸銅,影響藥理藥性;鋁器不耐強酸、強堿,從PH1~2或PH10的煎液中便可檢出鋁離子,容易引起人體某些疾病。
砂鍋、瓦罐、搪瓷
煎藥很不方便。
優點:導熱均勻,價格便宜;
缺點:砂鍋、瓦罐易干裂,煎煮過程中也容易粘渣,一般需要攪拌,所以必須有專人看管,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漫溢、燒糊、裂縫。
同時,砂鍋、瓦罐、搪瓷表面都涂有釉層,釉一般含鉛,由于中藥具有弱酸或弱堿性,使釉層中的鉛容易析出。
紫砂器皿
是一種理想的煎藥器皿。
優點:導熱效能良好,化學性質穩定,透氣性較強,表面較為光滑,且不涂釉。同時材質本身的遠紅外功能能充分萃取中藥中的精華,更具有保健功能,確保湯劑發揮最佳藥性。
在上述傳統器皿的煎藥過程中,我們發現它們需要有人看守,否則容易煎干、煎焦,若煎焦,則中藥的藥性會發生改變,不能再繼續食用。此外因其使用的是傳統方法煎熬中藥,所以煎煮耗時耗力,藥液煎煮質量、剩余劑量也難于把控。因此,自動煎藥裝置的出現替人們免除了這些煩惱。
大型煎藥機
大型煎藥裝置多數被使用在醫院和藥店,其材質為不銹鋼,有自動控制裝置,能一次煎好一周或兩周的藥,并用塑料袋逐包封裝。
優點:省心,省力,重新加熱即能食用;
不足:從不銹鋼本身的材質來說,化學性質相對穩定。但是,其材質發熱盤比較容易附著藥劑分子而發生色變,且由于是金屬制品,直接跟藥分子接觸,還有可能發生某些化學反應。除此之外,煎藥機煎出的藥劑比自己煎制的相對要淡點,因此不少患者不僅會擔心藥材未被煎透,而且更擔心會誤吃別人的藥劑。同時,煎藥機采用高壓煎煮方式,可能會使某些藥物成份在非常壓下發生變化,且不能做到先煎或后下的要求,這樣反而達不到原本草藥的功效,也打破了傳統的當天煎藥當天服的習慣,已遭到某些質疑。
外熱式家用煎藥器
家用外熱式自動煎藥壺,即分體加熱。其一般壺體整體都采用紫砂、瓷器制作,電熱裝置設計在內膽之外。
優點:分體設計,便于清洗;
不足:因陶瓷制品中存有大量氣孔,使得陶瓷制品的導熱效能差。當采用外熱電源時,熱量傳遞到壺內速度慢,所以,電源的功率一般在250W以下,否則電源容易因大量熱量聚積而將電源本身燒壞。由于以上原因,外熱式煎藥器煎藥速度很慢,一般要超過2小時,對很多中藥會有不良的影響。特別是對于需要在幾十分鐘內煎完的中藥,外熱式自動煎藥器不符合煎藥要求。
內熱式家用煎藥器
內熱式家用自動煎藥器的壺體采用紫砂、炻器、瓷器制作,其加熱器放置在壺內底部,因此,加熱速度比外熱式更快。
優點:由于陶瓷的隔熱效能,內熱式煎藥器熱量損失少,熱效率高,可以使用較大功率加熱器,煎藥速度快慢也可以按需控制;
缺點:清洗較不方便,材質較重。
1、榮事達小家電400-777-2009,成立于2004年,國內領先的的智能家電/環境家電/養生家電生產研發基地,以家電為主導,合肥榮事達小家電有限公司。 2、北鼎Buydeem 400-8815-820,北鼎晶輝旗下,致力高端廚房小家電的研發制造,極具規模的廚房小家電研發基地,深圳市北鼎科技有限公司。 3、天際TONZE 4007-00-5007,創于1996年,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名牌,養生小家電領域的研發創新者,高新技術企業,廣東天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4、養生寶 0571-87353100,創立于1993年,國內較早的家用自動煎壺生產商,專業從事生物陶瓷技術和智能養生家電系列生產的綜合性企業,杭州潤寶實業有限公司。 5、金正NONTAUS 400-830-4988,集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生活小家電企業,健康時尚生活電器提供商,中山市金正生活電器有限公司。
美的自動煎藥壺比較好。 美的自動煎藥壺是一款集煮藥、煎煮湯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家居產品。它使用高溫陶瓷內膽和智能控溫技術,能夠精確控制煮藥溫度和時間,使藥材能夠充分釋放有效成分。同時,它還具備預約功能,可以提前設置好煮藥時間,方便用戶在需要時使用。 此外,美的自動煎藥壺還具備防干煮、漏電保護等安全功能,保證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總體來說,美的自動煎藥壺具有方便、智能、安全等特點,適合需要煎藥的家庭使用。在選購自動煎藥壺時,需要綜合考慮品牌、質量、功能、材質、安全性、清潔和維護、價格和售后服務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購買自動煎藥壺的注意事項 1、品牌和質量: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可以更好地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可以通過查詢消費者的評價和產品的口碑來了解產品的質量。 2、功能和容量:根據個人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功能和容量。自動煎藥壺的功能包括煎藥、保溫、預約等,容量大小可以根據家庭成員的需求來選擇。 3、材質和安全性:選購時要關注產品的材質,最好選擇食品級的材料,如不銹鋼或玻璃。此外,要確保產品通過了相關的安全認證,如CE認證等。 4、清潔和維護:考慮產品的清潔和維護是否方便。一些自動煎藥壺有拆卸式的零件,可以更方便地清洗,同時也要注意產品的使用和保養方法。 5、價格和售后服務:價格也是選購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合適的產品。此外,要關注產品的售后服務,包括保修期限和售后支持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美的
親親,您好,分體好,畢竟藥煎好了還得往外倒,一體的不如分體的使用跟清潔方便。【摘要】
電煎藥壺一體的好還是分體的好?【提問】
親親,您好,分體好,畢竟藥煎好了還得往外倒,一體的不如分體的使用跟清潔方便。【回答】
最好不要用電煎藥壺來煎藥,由于中藥在煎煮的過程中會發生大量的物理和化學變化,有可能會與容器的材料發生化學反應,其次,電煎藥壺的火苗大小不容易控制的,對于煎藥的過程中火力的調整是不好控制的,會導致中藥液的療效,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使用陶瓷的容器是最好的,最好用煤氣爐來煎藥,這樣在嚴格的執行煎藥的操作規范時,才能產生最好的療效,希望能給你一點幫助。【回答】
你還在為中醫開出來的中藥而頭痛嗎?你還在為一不小心就溢出來的煎藥而提心吊膽嗎?聽說市場上又研發出專門為喝中藥人士的產品:電煎藥壺。那電煎藥壺好不好呢?電煎藥壺怎么樣?一起了解下吧。 簡介 中藥在開回藥方后,需要把藥方所列的各種藥物放在窩中煎熬后才可服用。傳統的方法是用一般的爐火在鍋中對藥物進行加熱煎熬。 電煎藥壺是近些年來產生的一種小電器,它是采用高科技溫控和過熱保護系統,全自動煎藥,免看管,不煎干,不沸溢。全自動保溫,不回吸藥液。現代設計,傳統煎藥,有效提煉藥材。適合家居用品,簡單方便。但安全性有待考證。 技術參數 電壓: 220v 容量: 2升、3升、4升 電煎藥壺的選擇 容量的選擇 一般煎藥,如果是長期服藥,都是分為初煎和二煎,這就決定了不要買得太大了,當然有些藥的劑量比較重,藥量較多,太小了也不行。 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好。要問清楚,如果是自動煎藥的話,從開始煎藥到自動停止,還剩下多少藥量。這些一定要搞清楚!當然如果是用來養生煲粥用,這個可以根據家庭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容量! 功率的選擇 功率的選擇,理論上是越大越好,最好能夠分檔調節,尤其是容量較大的煎藥壺,如果功率低于500W,那在煎藥的過程中就看不到水翻滾,藥效就很不容易出來,建議選擇800W以上的。 電煎藥壺也算是剛研發出來的產品,效果和安全性能等還未經過驗證,所以大家在選購電煎藥壺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哦。
煎中藥忌選用鐵鍋、鋁鍋、錫鍋、普通銅鍋,宜選用砂鍋、陶瓷鍋、不銹鋼鍋和紫銅鍋。 砂鍋:傳熱均勻,化學性質穩定,水分蒸發量小。但亦具有孔隙和紋理多,易吸附各種藥物成分而竄味的小缺點。 陶瓷鍋:不易糊鍋,不會與中藥有效成分起化學反應。便于清洗也不會留下藥味 ,更具有保鮮功能,是良好的煎藥器具。 不銹鋼鍋:具有傳熱快、耐酸堿、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是現代多功能中藥煎煮裝置的基礎。 煎藥火候一般先用武火,沸騰后改為文火。 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為20~30分鐘左右。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宜武火急煎,時間宜短,15~20分鐘即可。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時間宜長,可煎40~60分鐘。 此外,中藥材在制成飲片前經過了一系列炮制,衛生條件已經達標了,不必再用水洗。煎藥時不能在中間數次加水,也不能把藥煎煳了再加水重煎,煎煳的藥物成分遭到了破壞,療效也因此降低。
熬中藥最好的是陶瓷器皿中的砂鍋,沙罐,因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并且導熱均勻,保暖性好,其次也可用不銹鋼鍋,但是,不銹鋼鍋熱的快熬藥時要注意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鍋。其中,以砂鍋、瓦罐最為適宜,搪瓷、不銹鋼器皿次之。此外,煎藥時應忌用鐵、鋁、銅等金屬器皿,因為金屬容易與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可能會導致湯藥療效降低,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鐵鍋:鐵的化學性質不穩定,煎煮過程中易與中藥所含鞣質、油脂、生物堿、香豆素等多種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影響藥效,甚至藥液呈綠色、黑色,嗅澀、腥味。最好用砂鍋和瓦罐, 如果沒有, 就用搪瓷罐或者不銹鋼鍋。 鋼、鐵、鋁等器皿最好不要用, 因為它們的性質不穩定, 容易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 影響療效。 熬中藥一般都是砂鍋比較好,但是不要用鐵鍋,因為鐵鍋會和中藥的一些成分發生反應,影響藥性,甚至有害。砂鍋煎熬藥物最好!還要注意時間大火小火要效益! 以免煎糊了.其實中藥煎制的器具以砂鍋、瓦罐為好,受熱均勻,傳熱快,散熱慢,保暖的能力強,火候容易掌控,不易與中藥中的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而影響療效.若是有條件,建議還是選擇以砂鍋、瓦罐為好。 中藥用什么不銹鋼鍋熬都不好!應該用砂鍋最好熬中藥。最好是砂鍋或陶瓷鍋最好。 阿膠等貴重藥品,是分開煎煮的。還有像一些礦物質的藥材,需要先煮1個小時的,如磁石、牡蠣等。這樣的類型歸納起來,就是: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烊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
是的,可以用不銹鋼鍋煮。煎中藥忌選用鐵鍋、鋁鍋、錫鍋、普通銅鍋,宜選用砂鍋、陶瓷鍋、不銹鋼鍋和紫銅鍋。不銹鋼鍋:具有傳熱快、耐酸堿、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是現代多功能中藥煎煮裝置的基礎。 中藥煎煮時間從藥液煮沸之后開始計時,一般治療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藥熬10—15分鐘即可,補益類中藥則需煎煮40—60分鐘,其余的中藥煎煮20—25分鐘即可。 擴展資料 很多人會一次煎制出幾天的藥量,藥液再加熱時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達到飲用溫水的溫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藥液剛有沸騰即可,放涼些飲用。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熱中藥一般不建議用微波爐。中藥的成分非常復雜,用微波爐加熱中藥時,產熱的過程可能使藥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壞,失去一部分效能。醫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湯劑,最好將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熱水加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煎中藥該選哪種鍋?陶瓷鍋、不銹鋼鍋和紫銅鍋是首選,忌選用鐵鍋、鋁鍋、錫鍋、普通銅鍋 百度百科-煎中藥
中藥的煎法 煎藥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中藥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左右。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一般藥為30分鐘。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煎藥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藥”:煮沸10-15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 2、“后下藥”: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 3、“溶化藥”: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藥”: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藥物按醫囑煎煮。 中藥的服法: 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后服為宜。 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于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藥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怎么熬中藥,如何服中藥?--ZT 怎么熬中藥,如何服中藥? 中藥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藥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藥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藥飲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鐘。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鐘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藥物煎好后,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藥物混勻,以便藥效均衡。 服藥方法也是給藥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藥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藥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藥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藥,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藥有困難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后服用。頓服:將1劑湯藥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藥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②中成藥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藥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藥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藥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藥引等沖成懸混液后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后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藥。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藥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癥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癥病人。是指將中成藥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中醫用藥護理除了注意煎藥和服藥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①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②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藥后應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藥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于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后一小時后服用。⑤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藥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藥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容和區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藥物,既可食用,又當藥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藥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藥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食性與藥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藥物的作用。 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藥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與用藥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藥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1.煎煮中藥材應注意什么
煮中藥應注意火候與煎煮時間。
煎一般藥宜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煎解 表藥及其他芳香性藥物,應先用大火迅速煮沸,再改用小火煎10〜15分鐘即 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宜 用小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更充分地溶出。中藥材的煎煮方法很重要,一般藥物可以同時煎,但部分藥物需作特殊 處理。
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性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煎 制中藥湯劑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先煎:如制川烏、制附片等藥材,應先煎半小時后再放入其他藥同煎。 生用時煎煮時間應加長,以確保用藥安全。
川烏、附子等藥材,無論生用還是制用,因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所以都應先煎。 磁石、牡蠣等礦物、貝殼類藥材,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也應先煎30分鐘左右再放入其他藥材同煎。
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黃、番瀉葉等藥材,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時容易揮散或分解破壞而不耐長時間煎煮者,煎煮時宜后下,待其他藥材煎煮將成時投入,煎沸幾分鐘即可。 包煎:如車前子、葶藶子等較細的藥材,含淀粉、黏液質較多的藥材,辛夷、旋覆花等有毛的藥材,這幾類藥材煎煮時宜用紗布包裹入煎。
另煎:如人參、西洋參等貴重藥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造成浪費。烊化:如阿膠、鹿角膠、龜膠等膠類藥,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與其他藥汁兌服。
沖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藥材及竹瀝等汁液性藥材,宜用煎好的其他藥液或開水沖服。
2.怎樣掌握煎藥時的火候
煎藥溫度的高低,一般稱之為煎藥的火候。
家庭煎中藥一般用直火加熱,加熱時火力的強弱、時間的長短,與湯劑的質量有密切的關系。火力過強,水分蒸發得快,使 藥材的煎煮時間不能保證,藥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被煎出,而且容易把藥煎干煎煳;火 力過弱則溫度不足,不容易達到將藥材中的有效成分煎出的目的。
為了保證湯劑的煎煮質量,一般采取先用武火煎后用文火煎的辦法。可根據藥物性質來選用以下不 同的火候。
武火:武火是指旺火,具有溫度上升快,水分蒸發也快的特點,武火適用于以下性質藥物的煎煮:(1) 散寒解表藥、清熱芽香類藥宜選用武火煎煮,以免揮發性有效成分因煎煮時 間過久而丟失。 (2) 礦物類、質地堅硬的藥物宜選用武火,以充分煎出藥物中的有效成分。
(3) 大多數飲片煎煮時,在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文火:文火是指小火、弱火,具有溫度上升得慢,水分蒸發得也慢的特點。
文火適用于以下情況:(1 )滋補類藥物應選用文火慢煎,使所煎的藥物保持微沸狀態,以便使藥中的有 效成分被充分地煎出。 (2) 用武火煎沸后多采用文火煎藥,湯劑的第二煎也多用文火。
先武后文:所謂煎藥的先武后文,是指所煎藥物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煮沸后改為文火慢煎。絕大多數湯劑都是采用這種火候煎煮。
因為先用武火加熱,能增加藥物的溶解 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此時藥物溶出主要與溫度相關。 待煮沸后,溫度恒定時,藥物成分的溶出主要與水量和煎煮時間呈正比例關系,所以這時就用文火煎煮。
3.怎樣掌握煎藥時的火候
武火武火是指旺火,具有溫度上升快,水分蒸發也快的特點,武火適用于以下性質藥物的煎煮。
散寒解表藥、清熱芳香類藥宜選用武火煎煮,以免揮發性有效成分因煎煮時間過久而丟失。礦物類、質地堅硬的藥物宜選用武火,以充分煎出藥物中的有效成分。
大多數飲片煎煮時,在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文火文火是指小火、弱火,具有溫度上升得慢,水分蒸發得慢的特點。
文火適用于以下情況。滋補類藥物應選用文火慢煎,使所煎的藥物保持微沸狀態,以便使藥中的有效成分被充分地煎出。
用武火煎沸后多采用文火煎藥,湯劑的第二煎也多用文火。先武后文所謂煎藥的先武后文,是指所煎藥物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煮沸后改為文火慢煎。
絕大多數湯劑都是采用這種火候煎煮。因為先用武火加熱,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此時藥物溶出主要與溫度相關。
待煮沸后,溫度恒定時,藥物成分的溶出主要與水量和煎煮時間呈正比例關系,所以這時就用文火煎煮。
4.煎煮中藥常識有哪些
煎藥的正確程序
先把藥物放入鍋里,然后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鍋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后,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計算煎藥的時間
從水開后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于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鐘左右。
(2)用于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鐘左右。
(3)用于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癥的藥物。頭煎從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后再煎20~30分鐘。
為什么某些飲片在煎煮時要“后下”
芳香類藥物,含有容易揮發的成分,煎時間長了損失藥效,所以要等其他藥煎好之前5分鐘放入鍋內,后下藥一般由藥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樣。
含有芳香性及揮發油的藥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散藥,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藥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
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徐長卿等,這類藥如果久煎,其化學成分可能發生變化。如大黃煎久了,所含的蒽醌類化合物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而鉤藤如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顯降低。
5.煎中藥需要注意什么
煎器的選擇:中藥湯劑的質量與煎煮器具有密切關系,應選擇沙鍋、瓦罐、玻璃或搪瓷的煎煮器具。
不可用鐵、銅、鋁具煎藥。 煎中藥的加水量: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
藥多水少,會造成煮不透、煎不盡,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正確的加水量為第一次煎加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為度。
第二次煎加水在超過藥物表面1---2厘米即可。或按1克中藥加水10毫升計算,然后將計算的總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煎藥方法:取藥包好后加水浸泡50---60分鐘,用武火(大火)煎開鍋后用文火(小火)煎30分鐘左右濾出藥液,然后繼續第二煎。 若無注明,則通常煎藥時無需加蓋,不銹鋼鍋也是的,不過可以用包藥的紙折好蓋在上面防止水汽散出。
自己手工煎藥過程也一般不需要攪拌,所以不存在一個方向和多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