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下半年以來,樓市開始冒出一個詞——“限跌令”,并屢屢出現在各大新聞報端。顧名思義,“限跌令”就是指限制房價跌幅的行政令。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21城發布了“限跌令”。其中有的城市是直接發布行政命令,有的則是通過約談房企,限制惡意降價,否則就不給予網簽的方式。
這21個城市包括了岳陽、桂林、菏澤、昆明、沈陽、江陰、株洲、唐山、張家口、鄂州、株洲等城市,可以看出,出臺“限跌令”的城市大部分為三四線城市。
2021年8月初,沈陽的沈北新區某樓盤推出降價房源,住宅房源從1.1萬降到8000元/㎡,多個樓盤加入降價行列,然后沈北新區房產局聯合城建、教育、市場、公安等多部門,對房企進行了約談。
隨后,8月13日,湖南岳陽以政策形式出臺了今年首個“限跌令”。其后,張家口、永州、江陰、聊城等城市陸續跟進。
究其原因,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分析,相較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經濟、產業薄弱,需求有限,在棚改退潮后,這些城市樓市處于下行態勢,部分城市房價跌幅較大。
房企為什么要選擇降價銷售呢?一是隨著樓市調控的不斷深化,炒房客陸續退場,全國房地產市場回歸冷靜,一二線城市需求回歸真實,三四線城市則遭遇樓市“寒流”;二是隨著房地產金融政策的收緊,開發商融資難度升級,大型房企尚且可以應對,小型房企舉步維艱,降價銷售是為了加快樓盤去化,加速資金回流,緩解企業資金運作困境。
那么,為什么又要出臺“限跌令”呢?眾所周知,“房住不炒”是近年來貫穿于樓市各個緩解的統領性方針,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內容,那就是“穩”——穩地產、穩房價、穩預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投機性炒房,杠桿過高,引發的崩盤踩踏。
所謂“穩”,就是既不能暴漲,又不能暴跌。21城發布“限跌令”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分房企投機炒房、發布虛假信息等行為,抑制多數開發商之間的惡意競爭和大幅讓利等現象,杜絕市場恐慌性購房買房的現象,保障存量市場平穩運行。否則,將會給樓市和金融市場帶來很大的沖擊,不利于樓市的健康平穩發展,有違“房住不炒”的初衷。
值得關注的是,在樓市遭遇寒流之時,商辦市場也受到波及。為了加快非住宅去庫存,已經有城市在推動“商改住”了。比如,10月22日,湖南省住建廳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非住宅商品房去庫存的若干意見》,其中特別提到,居住在公寓的居民用戶,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申請居民用水用電,水電價格將大大降低。這預示著,商辦市場的春天悄然來臨。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房價大局已定,房價將會越來越穩定,在“限房價”和“限跌令”的雙重作用下,樓市運行也將越來越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