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2-03 06:57: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趙本山是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的小品演員,也是有名的“拼命三郎”,由于長年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在2009年突發腦溢血生病住院。
但迫于春晚的壓力,他只住院半個月就繼續工作了。
腦溢血和腦梗都屬于中風,都是情況危急的腦血管病變。
但本質上,腦梗是血管被堵住了,而腦溢血則是血管被沖破了。
盡管結果不同,但這兩種急癥都源于同1隱患,預防措施也差不多。
下面,“問上醫”為您詳解。
腦溢血是怎么回事?
腦溢血的主因是細小動脈硬化,血管壁彈性減弱,血壓驟然升高時血管破裂出血。
腦溢血剛發生時,大腦尚能獲得血液供應,因此患者的癥狀并沒有腦梗死那么強烈。
臨床上,腦溢血剛發生時,多數患者并無明顯的癥狀,少數有頭暈、頭痛及肢體無力等。
癥狀通常在發病后數分鐘至數小時內達到高峰。隨著破裂的傷口越來越大,出血量越來越多,身體就會升高血壓來維持腦部供血。患者普遍出現頭痛、嘔吐、肢體癱瘓、意識不清、抽搐等癥狀。
腦溢血最常發生于50歲以上人群,多有高血壓病史。大部分患者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突然發病。
這4樣食物會"加速"血管堵塞,預防中風得少吃!
盡管腦梗和腦溢血的發病過程、后果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病理基礎:動脈硬化。
想要預防,這4類食物盡可能少吃。
第一種:肥肉、油炸等高熱量食品
它們含有極高的膽固醇、脂肪及氧化物質,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是高血脂癥和冠心病的危險來源!
長期攝入超標,會導致血液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
第二種:臘肉、咸蛋等高鈉鹽食品
當大量鈉離子進入人體后,體液濃度上升。人體為平衡這種濃度,就會吸收大量水分進入血液,血管就會"被迫"擴大容量。使血壓上升。
第三種:餅干、泡面、蛋糕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也是一種不利于健康的脂肪酸。它會增多人體血液的粘稠度和凝聚力,給血栓的形成"添把火"。因此,吃多了也會增加腦卒中概率。
第四種:過多的精制主食
精制主食本身沒有啥健康問題,但如果量太多,就成了健康負擔。
米飯、面食,都是經深加工的主食,基本上都是淀粉。吃太多,肝臟會將它們轉換成為血脂。
每次吃飯,多吃些蔬菜類、粗糧,會不知不覺會減少精制主食的攝入量。
保護腦血管,多做這4件事
第1件:清淡飲食
營養均衡、健康的一頓飯,最好是1/3主食、1/3青菜、1/3蛋白質(如魚肉、雞蛋、豆腐等)。這其中,主食尤其要注重吃粗糧。
第2件:常做有氧運動
運動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夠將沉積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帶回肝臟處理,從而改善血管彈性,減緩血管硬化速度。
世衛組織數據表明,比起每周步行
第3件:控好血壓
血管硬化是中風的基礎,而血壓高則是引爆炸彈的導火索。高血壓會沖擊血管內的脂質斑塊,給"中風"直接創造條件。
臨床上,中風多發生在清晨、受寒、情緒激動等血壓升高之時。
正常人的血壓大多數是80-120mmHg,當血壓突然出現異常,一定要警惕。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時,或者突然下降到80/50mmHg以下時,都要警惕腦梗。
第4件:平時保證水分攝入
充足的水分,可避免血液過于粘稠,從而觸發血栓形成鏈。清晨起來一杯水,可直接補充夜間體內消耗的水分,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