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2-04 01:30: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小明王韓林兒回應天,途經瓜洲,韓林兒沉入江中被淹死。有人說,為什么小明王不及早禪位給朱元璋,非要等死呢?俗話說,若非生活所迫,誰愿一身才華。若能選擇站著生,誰又愿意選擇跪著死呢?
禪位的本質是什么?
提到禪位,必須說一說禪讓制度。《禮記》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說的正是禪讓制度。禪讓制度是專門為堯舜禹三位圣人量身打造的。話說,堯為部落聯盟領袖時,四岳推舉舜為繼承人,舜經過考核后,堯很是滿意,將兩個女兒嫁給舜,并讓其繼承部落聯盟領袖。舜年老后,用同樣的方式,傳位給治水有功的禹。
但這樣理想主義的選舉方式是經不起推敲的。比如,若是堯甘愿讓位舜,堯為什么會被流放蒼梧?又比如,舜在傳位給禹前,本是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的。禹年老后,為何不發揚禪讓的傳統,而是要將位子傳給兒子?所以說,禪讓制或許根本就不存在。三代以后的禪讓,更是一場場政治表演。所有的禪讓,幾乎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比如,北周的皇帝禪讓給楊堅,隋朝的皇帝禪讓給李淵。周靜帝、隋恭帝禪位,他們是沒得選。回到小明王身上也是如此,禪不禪位,也不是他能選擇的,實力不行,話語權自然不在他身上。若是能選,也肯定不會選禪讓啊!
小明王只是個傀儡
《明史》里有一句話,揭示了翰林兒悲慘命運的根本原因:“然林兒本起盜賊,無大志,又聽命福通,徒擁虛名。”韓林兒胸無大志,又處處受劉福通控制,他只是一個傀儡而已。劉福通選擇擁立韓林兒,建立起了龍鳳政權,主要是看中了韓林兒的特殊身份。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最早起義,他借口“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和宣稱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吸引了大量的追隨者,走向了反抗元朝之路。可惜,槍打出頭鳥,韓山童很快就被元朝滅了。父親為韓林兒積累了政治資本,韓林兒的身份具有天然的號召力。
于是乎,韓林兒就成了天下共主,各地的起義軍紛紛打著小明王的旗號擴展地盤。朱元璋也是其中一個。劉福通建立龍鳳政權后,勢力擴展得很快,一下子就發展到了十幾萬的人馬。劉福通人馬雖多,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人心不一,“兵雖盛,威令不行。”不過,由于劉福通急于建立政權,龍鳳政權便成為眾矢之的。韓林兒作為一個沒有實權的精神領袖,根本無法改變現狀。張士誠的將領呂珍圍安豐,韓林兒只能向朱元璋求救,若不是朱元璋及時趕到,韓林兒可能早就死了。安豐之戰,呂珍已入城殺了劉福通。朱元璋擊敗呂珍,救走韓林兒,將其安置在滁州。沒有了劉福通,韓林兒更加勢孤。
韓林兒瓜洲之死
傀儡是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的,韓林兒自然也是如此。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小明王韓林兒回應天,途經瓜洲,韓林兒沉入江中被淹死。有人說,小明王是朱元璋授意廖永忠殺死的,也有人說是廖永忠錯誤揣測朱元璋的意圖,擅自殺了小明王。我更相信小明王之死不是朱元璋的意思。
朱元璋確實有殺小明王的動機,因為小明王是天下的共主,朱元璋若要稱帝,小明王這一個障礙是繞不開的。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小明王只是一個傀儡,根本沒有實權。朱元璋擁護小明王,也只是想借他的聲勢而已。朱元璋不愿受制于人,遲早會擺脫龍鳳政權的旗號。小明王只是一個傀儡,殺不殺,其實意義都不大。中國歷來有“禪讓”的戲碼,小明王要是不死,朱元璋和小明王一起聯袂出演“禪讓”的大戲,想來也不是很難。小明王是朱元璋派人去接的,又死在路上,朱元璋反而說不清了。若是朱元璋想要小明王死,就不會冒險到安豐救援了,或者在救援的過程中,趁亂將其殺害。
廖永忠暗自揣測朱元璋的意圖干掉小明王,朱元璋此一直耿耿于懷,所以廖永忠雖然功勞很大,但只止步于封侯。永樂八年,朱元璋以廖永忠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被賜死,時年五十三。“僭用龍鳳諸不法事”更多的是一個政治隱喻,指的就是殺死龍鳳政權的精神領袖韓林兒。韓林兒可能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死在誰的手里的。
韓林兒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命運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權利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