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2-06 09:02: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遭受狂風暴雨或疫情攻擊,我們和世界依舊隔著一層口罩的距離,請務必堅持做好個人防護,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災難和疫情面前,我們一定行!8月,需重點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高溫中暑,此外蚊媒傳染病、食源性疾病也不容忽視。預防措施請注意查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關注原因: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1.9億,多國疫情嚴重。國內疫情形勢總體保持穩定,但近期江蘇省南京市出現本地病例,相關疫情已經涉及全國多地省市。上海疫情防控形勢保持穩定,但仍要落實好各項常態化防控措施。廣大市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個人防護。
預防措施
1.及時關注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非必要不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微信小程序“國務院客戶端”的【疫情風險查詢】模塊,可查詢各地疫情風險等級)
2.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在沒有接種禁忌癥的情況下,符合條件的人盡早接種疫苗。
3.繼續做好個人防護。無論你是否接種過新冠疫苗,仍要做好個人防護。堅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衛生;牢記“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
4.進行自我癥狀監測。如果出現發熱、乏力、干咳等癥狀,請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及時前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并主動告知發病前14天重點地區旅行或居住史,以及與確診(疑似)病例接觸史。
5.來自或途經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按要求主動向社區、單位報備,持續關注“健康碼”“行程卡”變化,積極配合落實防控措施,做好社區健康管理或集中隔離觀察。
高溫中暑
關注原因:根據往年氣象經驗,新區8月份出現37℃以上高溫天氣可能性較大;伴隨臺風雷雨天氣,可能出現高溫、高濕環境;露天作業或體質虛弱的特殊人群,如果不重視防暑降溫,可能發生高溫中暑。
重點場所:室外工作場所、農田等。
重點人群:嬰幼兒及兒童、慢性病患者、孕產婦、室外作業人員、獨居老人等。
預防措施
1.所有人在夏季注意防曬,盡量避免正午外出和太陽直曬;衣著要寬松,舒適透氣;少量多次飲水,以淡鹽水或運動飲料為佳,不要大口喝冰水,以防胃痙攣;清淡飲食,多多補充水果蔬菜;保持充沛的睡眠,維持良好的精力也有助于預防中暑。
2.嬰兒和兒童對高溫敏感,并且對不舒服的反饋往往不夠清晰和準確,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及時幫助他們調節環境溫度,及時補充水分。
3.老年人體溫調節功能減弱,對抗高溫能力較差,高溫天氣下,應待在陰涼的室內,必要時打開空調降溫;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老人,應避免日間的田間勞作;獨居老人,子女應給予更多關心,早晚各打電話問詢。
4.慢性病患者高溫中暑的風險要高于健康人群,要注意服用的藥物是否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和外周神經,必要時可以咨詢臨床醫生。
5.室外工作者應嚴格遵守國家高溫作業時間要求。因生產需要,不能按規定停止高溫作業時,應規范穿戴長袖工作服、防護手套、勞保鞋、防護面罩等防護用品,應適當調整作息時間,采取“做兩頭、歇中間”的方法,嚴格控制室外作業時間。
蚊媒傳染病
關注原因:夏季高溫高濕天氣利于蚊媒孳生,新區歷年蚊蟲監測數據顯示,6-9月是蚊蟲活動的高峰季節,公園、醫院和居民區是白紋伊蚊高密度場所。蚊子可以傳播多種傳染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瘧疾、登革熱等。
預防措施
1. 家中安裝紗門紗窗、盡量使用蚊帳,可使用蚊香、電子驅蚊器、電蚊拍或家用殺蟲劑殺蚊驅蚊;
2. 水培植物的水要定期更換,至少一周一次,及時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廢棄罐子的積水;
3. 外出時,應穿長袖衣服和長褲,并于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噴涂蚊蟲驅避藥物;避免在樹陰、草叢等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
4. 開展環境整治,清除雜草、積水,消滅蚊蟲孽生地。
食源性疾病
關注原因:根據新區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系統的監測結果顯示,食源性疾病全年都有發生,但發病高峰集中在夏季7、8月份;家庭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發病場所,其次為飯店/酒店;導致食源性疾病的可疑食物占比最高的是水產動物及其制品和肉與肉制品。
預防措施
1.嚴格做到生熟分開,處理生、熟食物之間和之后必須洗手;
2.堅決不吃野味,不直接接觸活禽、活畜;
3.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別是肉、禽、蛋和水產品類等微生物污染風險較高的食物,保證食品中心溫度達70℃以上;
4.適當儲存食物: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肉類根據需要貯存在冷藏箱和冷凍箱中;
5.養成使用公勺公筷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