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4 19:14: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李隆基亦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明皇李隆基一生功過相伴。他前半生勵精圖治,將大唐盛世推至頂點;后半生沉迷愛情,為大唐由盛轉衰埋下禍根。上官婉兒亦是一位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中國古代少有的女政治家,引領唐詩風潮?缮頌槌甲,毫無忠誠可言,非但幾次三番易主求榮,還惑亂宮闈 。盡管如此,我們不得不佩服上官婉兒獨到的眼光。自武則天起,唐朝歷經幾次大洗牌,上官婉兒都站對隊伍,只可惜李隆基最終還是殺了她。那么李隆基為何要殺她?
一、上官婉兒左右搖擺、惑亂宮闈
首先李隆基殺上官婉兒是出于不信任和不喜歡。不信任是因其多次站隊,為人不忠誠。不喜歡是其生活作風有問題且帶亂后宮風氣。確實如此,上官婉兒生性聰穎、姿色過人,因受祖父上官儀遭遇影響,從小便知權力的重要性。故而她奮發讀書,釀就一身才氣。十四歲有幸得武皇賞識,成為武皇身邊最信任的人。然而后來她竟在武皇臥病之際與張柬之、崔玄暐等人聯手發動神龍政變。政變成功后,李顯登基,她晉升為昭容娘娘?衫铒@軟弱無能,凡事皆聽從韋后。于是上官婉兒想方設法討好韋后,甚至不惜將自己的情人武三思介紹給韋后并幫助他們暗地私通。因這層關系,韋后曾一度十分信任她。但后來她因阻止李顯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之事與韋后關系日益緊張。
到龍景四年(710),她見太平公主勢力逐漸旺盛,遂偷偷依附。而后李顯駕崩,韋后欲效仿武則天稱帝。但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形成聯盟,搶先一步發動唐隆之變,及時殺死韋后一黨。政變之時,因太平公主并未親自出面,李隆基則趁機以“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之由將上官婉兒處死。
二、斷姑姑臂膀,殺威脅之人
按道理上官婉兒作為太平公主門下,盡管有污點,李隆基也應給姑姑幾分薄面。況且當時宰相劉幽一再為上官婉兒求情,但李隆基仍執意殺之。這殺意定然不止源于上官婉兒的人品與作風,其中主要緣由可與后來李隆基扳倒太平公主的事件相聯系。眾所周知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聯盟是暫時的,他們心中各有想法。所以待他們一同干掉敵人韋氏后便展開了爭權之戰。而上官婉兒號稱“女宰相”,其能力不容小覷。多年來她不僅集結眾多黨羽,還在朝野上下穿插了不少眼線。李隆基此時若不將她除去,他日可能再無機會。若她成為太平公主的得力助手,到時要想扳倒太平公主便是難上加難。由此可見,李隆基殺婉兒是為掌權清除絆腳石,此等先見著實高明。
三、滅女權大將,助男權恢復
實際上,歸其根本,李隆基殺上官婉兒是為打壓女權,恢復男權統治。從武則天成為我國第一位女皇帝以來,唐朝的女性地位不斷提高,男性地位逐漸下降。這一現象待武則天駕崩后仍十分盛行,當時不僅朝政皆由女性主導,就連尋常百姓家中女子的話語權也提高了。民間出現不少女商人、女掌柜,她們甚至被允許女扮男裝。除武則天外,韋后、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無一不是當時的女強人。李隆基從小便生長在女強男弱的環境下,但他不像叔父輩那般膽小懦弱,他生來是個血性男兒,自然不甘聽命于女人。因此,李隆基發起了一場性別之戰。
韋后是戰爭的開始,太平公主是戰爭的結束,而上官婉兒則是戰爭的轉折點。這場戰爭具有階段性與雙重性,李隆基殺韋后既為性別戰,也為保全李唐江山戰。當時的他也沒有能力單打獨斗,所以他會借助太平公主之力。而他殺上官婉兒就只為征服女人,打擊女權主義,所以他才不顧上官婉兒是不是太平公主的人。上官婉兒死后,太平公主逐漸失政,女權勢頭不再強盛,男權社會日趨恢復。
總而言之,李隆基作為一代帝王,其深謀遠慮不是我等能知曉的,以上也只是筆者依據一定史實的主觀猜想。上官婉兒雖然立場不堅定,總是見風使舵,且私生活淫亂,但她若不這般審時度勢,又怎能以一介女流之力,影響一代文風呢?畢竟封建社會統治下,女人根本不可能真正得權,武則天時代終究只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