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4 21:48: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歷朝歷代的君王背后無不都是“趨炎附勢之人“,他們會假意迎合大勢,也會推翻時局,目的便是除去損害自己利益的敵人。
“慈不掌兵”說的便是軍中的統帥和帝皇,但凡對自己敵人有一絲仁慈,便是對自己的坑害和殘忍,這一點漢高祖劉邦看得十分透徹,因此在他稱帝后不久便將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一一迫害。
前有劉邦做榜樣,后有唐玄宗李隆基向劉邦看齊。李隆基創造了唐朝就成功的時局,史稱——開元盛世。而這偉大的成就背后藏著不少李隆基辛酸的汗水,以及不少鮮紅的血液。
上官婉兒的身世
武則天統治到李隆基統治的時期里,有許多時代的角兒,他們有的成為詩壇大家,有的把控朝權,在這些個性各色的人中,有一人曾留下了濃墨的一筆——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出生在官僚世家,本該榮華富貴的一生,卻在啟德元年(664年)發生改變,武后發現上官婉兒的祖父替唐高宗起草廢黜奏章,對此感到十分憤怒,直接將其問罪。
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延芝也因父親的罪責被一同誅殺,上官婉兒的母親則被發配至掖庭。上官婉兒與她母親一同在掖庭勞作,成為了宮中最底層的宮女。
此時的她們已經不是官僚世家,但上官婉兒的母親并不認為自己和女兒會是一輩子的奴仆,開始致力于對女兒的培養。
儀鳳六年(677年),武則天召見上官婉兒,當時的她年僅十四歲,卻向武則天展現出了才華橫溢的天賦,無論是詩詞還是華麗的辭藻,都深得武則天的心意。
武則天并沒有因為他是上官一族的子嗣而忽視她的才華,讓她掌管宮中詔命,幫助武則天管理各種雜事,是實際意義上的秘書。
上官婉兒協助武則天的期間,兩人培養了深厚的感情,這段主仆的關系一直維系了二十七年之久,直到神龍事變得到來。
唐朝事變
神龍元年(705年),由皇太子李顯為首的李唐宗族向武則天發起了“神龍政變”,經過李顯一桿人眾的謀劃下,成功的將武則天推翻,復辟國號為“唐”,武則天就此退下女帝的位置。
看見此種局勢的上官婉兒,并沒有隨著女主人武則天一同退下權利的位置。上官婉兒利用自己掌管宮中起草詔書的這一身份,立即寫了一封詔書,而這封詔書也深得唐中宗李顯的心意。
神龍政變后不久,上官婉兒被唐中宗冊封為昭容,看上去是妃嬪的位置,實際上卻依然是之前上官婉兒的位置——秘書。
上官婉兒的職位在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改變,依然是執權者的心腹。在上官婉兒的鼓動下,韋后開始效仿武則天的舉措,以此來收復民心,并且因為上官婉兒的忠誠,韋后也十分維護她。
在唐中宗和韋后的支持下,上官婉兒開始大力倡導詩歌的傳頌,一時間成為唐中宗時期的詩壇大家。
上官婉兒除了對唐朝的貢獻外,也有不少的骯臟勾當。在武則天倒臺后,上官婉兒開始尋找得力助手,不久他便找到了合適的人選——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卻沒有一點武則天的能力和氣魄,在家族的放縱下,過著驕縱和跋扈的生活。隨后上官婉兒和韋后推薦給唐中宗后,更是權利滔天,變得目中無人。
上官婉兒給唐朝舉薦武三思的目的,就是讓朝堂成為韋后一黨和武氏一族的朝堂,以此成為潛藏在最后的有關人士,一旦時局有所變動便留有足夠的后路。
攪亂唐朝后,上官婉兒也開始放縱自己的私欲。據某些史料記載,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時期淫亂宮闈,成為了禍亂朝綱的人。不過如此放縱的現象,并沒有持續多久。
唐隆元年,也就是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殺,本要先發制人控制朝政的韋后一黨被突然殺出的李隆基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同年,唐中宗李顯死后的一個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事變。李隆基帶領禁軍一舉攻破城門,將韋黨和武氏一族一桿人眾全部就地誅殺。
見此情景,上官婉兒連忙溝通士兵將之前和太平公主一起起草的詔書交予李隆基,但李隆基并不認為如此可以抵消她的過錯,于是不顧手下和太平公主的情面,直接將上官婉兒斬殺在旗下。
看上去很尋常的事情,但是卻有著不小的謎團。為何李隆基要第一時間就斬殺投靠的上官婉兒,甚至不顧盟友太平公主的情面?
據記載,上官婉兒死后,太平公主曾給了好幾百匹布給上官婉兒悼唁,并且此前兩人也有著不小的交情。這便是李隆基最看重的一點,要知道當時誅殺韋后最大的得利者除了李隆基,便是太平公主。
倘若太平公主得到足夠的利益,又加上一個上官婉兒,那李隆基稱帝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他不能讓上官婉兒成為太平公主的阻力,而且要第一時間斬殺,遲則生變。
隨后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登基,稱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
《舊唐書》中也曾對上官婉兒一死有所記載,作為一個曾在朝堂之上攪動風云,并且總是隨風倒的人,最終的死亡自然是必然的。根據查證,史學家也表示這是換誰也忍不了的,李隆基也害怕出現第二個武則天。
上官婉兒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也是富足的,最終則是因為自己見風使舵的性子,導致斬殺的下場。而李隆基也證明了一句話——只有永遠的利益,成為阻礙的都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