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4 23:47: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唐朝的婦女不同于漢朝,更不同于后來的宋元明清,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唐朝的女性學習詩文都是見怪不怪,已知的女作家就一百多人,唐朝許多著名文人的妻子都是丈夫的詩中好友。比如說元稹,從原配韋氏到繼室裴氏再到情人薛濤、劉采春,那都是有名的才女。不光書讀得多了,婚姻制度相對自由,甚至能堂而皇之的參政。
而說到這一塊唐朝有名的女性,那還真是多了去了,最牛的武則天直接稱帝。女皇的兒媳韋氏和孫女安樂公主,都曾想效仿武則天,只不過沒有成功。還有太平公主跟上官婉兒,在政治上那是一把好手,都曾有過風光無限的時候。然而她們都沒有好下場,其中上官婉兒,應該是比較可惜的一個。上官婉兒十分擅文,才華詩文不讓須眉男子,在文壇有著顯赫地位。又曾因著其顯赫地位,詩風逐漸影響了宮廷詩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創作方向,“上官體”也成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以一介女流之身,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歷朝名媛詩詞》也稱贊其:昭容才思鮮艷,筆氣舒爽,有名士之風。
因為有才,武則天赦免她的奴隸身份,讓她掌管宮中詔命。這一陪就是二十七年,有“巾幗宰相”之稱,在唐中宗期間又以皇妃兼內舍人身份掌管內廷和外朝的政令文告。李隆基雖然殺了上官婉兒,卻也肯定其文學造詣,將她的作品編成了文集。只可惜這樣一位才女,最終因為過度卷入朝局,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那么為何李隆基一登基便要殺了她呢?根據史料記載,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710年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攻入宮中,先殺了韋后、安樂公主以及所有韋后黨羽,當時上官婉兒拿著她與太平公主所擬的遺詔給李隆基。希望借此表明自己是與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可李隆基卻一劍將上官婉兒斬于旗下,后來才恢復了她昭容的身份將其下葬。
若是按這樣看,那上官婉兒當時應當跟太平公主以及李隆基是一派的,并非韋皇后一派。可李隆基還是殺了她,其一跟韋皇后的關系,她與韋皇后的關系上很復雜。即使后來不是一派,早先也有過比較密切的關系,來往很多。還多次勸韋皇后行武則天的事,韋皇后對她也十分信任,正是因此她才能掌管內廷和外朝的政令文告。其二便是上官婉兒的婚姻,起初人們只知她曾為唐中宗的昭容,事實上她嫁過兩位皇帝。二十一世紀初,上官婉兒墓被發現,隨后出土了墓志銘。上頭記載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史實,上頭寫了這樣一句話:年十三為才人。可那時應該是唐高宗在位期間,也就是說她先為唐高宗才人,后為唐中宗昭容。
那么這就完全不一樣了,古人素來比較忌諱,武則天曾嫁過兩位皇帝。也就是李世民與李治,而上官婉兒也嫁過兩位,又曾在朝中權勢顯赫。且她也是一個比較有頭腦的人,如此多的相似,如何不讓李隆基忌諱。放過她,若是將來再出一位女帝,那可如何是好?其三,她不是韋皇后一派的,可未必不是太平公主一派的。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不過是一時的聯手,這對姑侄不會永遠是朋友,當唐睿宗登基后。他們兩便成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后來事實也證明了這點,那么殺上官婉兒便是在為將來的自己削弱敵人的勢力。也有史學家認為,李隆基發起的不光是權力之爭,還是性別之戰。自武則天開始,女性在朝堂的地位都很高,這給唐朝男性增添很大壓力。到他這兒,要想拉回原來的狀態,就必須得將韋皇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這些厲害人物除去。所以史學家認為,換做是誰都會忍不住殺她,只能說上官婉兒攪入朝堂那一刻便注定不會有好下場。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