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3-09-17 16:00: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中性粒細胞計數正常值范圍是0.5~0.7(50%~70%)。 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是指白細胞計數中的中性粒細胞的含量。中性粒細胞增高一般代表細菌性感染或在機體受疼痛、寒冷等刺激時;另外一些生理情況下也會稍微升高,如進食,運動等。會出現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敗血癥、心肌梗死等。 中性粒細胞減少: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5×10^9/L時稱為粒細胞減少癥;低于0.5×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癥。會出現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染、瘧疾、粒細胞缺乏癥、化學藥物中毒、X線和放射線照射、抗癌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134e189260061d950a7bf62e"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134e189260061d950a7bf62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9381f30e924b899134e189260061d950a7bf62e"/> 擴展資料:中性粒細胞作用: 1.中性粒細胞是抵抗微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線,具有變形與吞噬能力,在抵抗疾病、保護機體方面非常重要。 2.中性粒細胞經歷的一個過程為化學趨向性。這些吞噬細胞通常存在于外周血中,但是在感染或發炎時,特別是受到細菌等微生物侵入機體導致感染時,會引發趨化因子的產生(這些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8,干擾素-g,和補體C5a),細胞表面的受體能探測化學因子的梯度引導中性粒細胞的遷徙,中性粒細胞會離開血管而趨向炎癥或損傷部位的遷徙,吞噬細菌,這一過程稱為“趨化作用” 3.許多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中性白胞的動力學變化。生理因素變化多為一時性的;病理性增多可見于各種化膿性細菌感染、嚴重組織創傷、急性出血或溶血、急性中毒、白血病等。 參考資料來源:/baike.baidu.com/item/%E4%B8%AD%E6%80%A7%E7%B2%92%E7%BB%86%E8%83%9E%E8%AE%A1%E6%95%B0"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中性粒細胞計數">百度百科——中性粒細胞計數參考資料來源:/baike.baidu.com/item/%E4%B8%AD%E6%80%A7%E7%B2%92%E7%BB%86%E8%83%9E%E7%BB%9D%E5%AF%B9%E5%80%BC/9865102"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百度百科——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答案】:CADC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正常值參考范圍:成人5~40U/L;紅細胞計數的正常值參考范圍:男性:(4.0~5.5)×10/L,女性:(3.5~5.0)×10/L,新生兒:(6.0~7.0)×10/L;中性粒細胞計數的正常值參考范圍:(2.0~7.0)×10/L。
在檢查有沒有感染的時候經常需要檢查到中粒性細胞,中粒性細胞如果出現偏高的情況,那么說明人的體內存在感染,可以這么說,中粒性細胞越高,說明感染的情況越嚴重,如果沒那么高,那么只是輕微感染,很快就能夠治療好的,那么接下來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中粒性細胞偏高的相關知識吧。 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到醫院檢查發現中性粒細胞偏高,那么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呢?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白細胞的分類之一,中性粒細胞偏高是通過檢測血常規來明確其在血液的數量偏高。臨床上可見于一些原因所導致,常見于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癥的肺部感染、阻塞性肺炎以及比較嚴重的軟組織化膿性感染。也見于由于燒傷、燙傷急性胃腸炎、嚴重的腹瀉導致的嚴重的脫水,也見于心肌梗塞。人體受到驚嚇,大的精神壓力或者重大的身體的創傷而引起的應急狀態。 通常細菌感染是中性粒細胞增多的最常見原因,包括化膿性球菌和一些桿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細菌感染,一般情況下,全身性感染較局限性感染、重癥感染較輕癥感染的中性粒細胞增高明顯。 孕婦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孕婦中性粒細胞偏高還是比較常見的,那么孕婦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呢? 孕婦中性粒細胞偏高,考慮是女性懷孕后出現正常的生理反應。由于懷孕后的女性,其體內的白細胞不斷增多,所以造成中性粒細胞也出現偏高的情況,若沒出現其他不適癥狀,則就不會有什么問題,孕婦不用太緊張。 要知道孕婦在孕期血常規會出現白細胞增高1.5萬~2萬、中性粒明顯增高的情況。這種情況是一種生理性改變,常常沒有什么臨床意義,但是需要結合孕婦的臨床表現來對待。如果沒有臨床表現,中性粒細胞增高的情況是正常的。孕期注意休息,合理膳食,注意優質蛋白、新鮮蔬菜水果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既可以提高孕婦身體的抵抗力,也可以促進寶寶的健康發育。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的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都偏高,那么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呢?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是反應炎癥的一種指標,如果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高,說明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患者可能會有高熱,寒戰,全身乏力等不適主訴。如果白細胞偏低嚴重的話,可能要考慮是否有血液方面的疾病,比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般情況下,全身性感染較局限性感染、重癥感染較輕癥感染的中性粒細胞增高明顯。 白細胞高除了病理性原因之外,生理性的因素也會引起白細胞升高,例如劇烈運動,體力勞動或者是情緒過度緊張,婦女的月經期等都會引起生理性的白細胞升高,因此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高的患者,建議要到正規的醫院,完善一些相關的檢查來明確病因,然后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小孩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小孩很容易就中性粒細胞偏高,那么小孩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意思呢? 中性粒細胞是一種機體的免疫細胞,數值偏高說明孩子體內存在感染,還要根據其他血常規項目來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然后再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在生病后一定要多補充水分,還要注意休息,如果出現呼吸道的癥狀一定要注意室內的濕度,太過干燥不利于恢復。 本身來說中性粒細胞具有趨化、吞噬、殺菌等多種生物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殺傷細胞。當局部組織受到細菌等侵害時,中性粒細胞在趨化因子等作用下,穿越毛細血管壁進入周圍組織,向病變局部大量集中,并進行活躍的吞噬和分泌活動。吞噬了細菌的中性粒細胞或被巨噬細胞吞噬,或變性壞死成為膿細胞。
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中的一種,具有吞噬殺菌功能,那么在化驗單上顯示中性粒細胞偏高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性粒細胞偏高的原因,歡迎閱讀。 中性粒細胞偏高的原因 1、急性溶血導致中性粒細胞偏高 紅細胞大量破壞、紅細胞分解產物刺激骨髓貯備池中粒細胞釋放。 2、廣泛組織損傷或壞死導致中性粒細胞偏高 如嚴重外傷、手術創傷、大面積燒傷、凍傷、血管栓塞(如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等)。在12~36h內WBC增高,達l0×10 9/L以上,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高。 3、惡性腫瘤導致中性粒細胞偏高 如非造血系統惡性腫瘤,WBC持續增高,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多為主,主要機制為:腫瘤組織壞死分解產物刺激骨髓粒細胞釋放;某些腫瘤細胞產生促粒細胞生成因子;腫瘤細胞骨髓轉移,破壞骨髓對粒細胞釋放的調控作用。 4、急性中毒導致中性粒細胞偏高 外源性中毒(如化學物質、汞、鉛、安眠藥、昆蟲毒、蛇毒、毒蕈等)、內源性中毒(如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子癇、內分泌疾病危象等)。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高為主。 5、感冒會導致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高 如果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都高,說明是細菌感染;白細胞計數低,淋巴細胞百分比高,則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高,則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細菌感染。當然,這是基本判斷方法,具體情況還需醫生確定。 中性粒細胞比率正常值 粒細胞分類包括中性、嗜酸性、嗜堿性細胞,粒細胞比率是100%,其中中性、嗜酸性、嗜堿性細胞各占多少。所以粒細胞比率指的是各種細胞所占比率,是整體概念。在疾病診斷中是完整的數據。而中性粒細胞比率,是單指其在全部粒細胞中的比率,是單個概念。沒有提示其它兩種細胞各占多少比率。在疾病診斷中是不完整的數據。 中性粒細胞比率48.7(正常值為50-70),淋巴細胞比率41.8(正常為值為20-40),嗜堿性細胞比率1.6(正常為值為0-1)。 中性粒細胞是血常規化驗其中的一項,一般情況下此項升高分為幾種情況。一是體內有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伴中性粒細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臨床多根據病情采用對癥的抗生素治療。另一種情況是體內有病毒感染,白細胞總數不高或者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細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這種情況中淋巴細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臨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療,但是在病毒感染的后期,由于繼發細菌感染,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也會異常升高。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機體有過敏的時候,中性粒細胞略高伴嗜酸性細胞異常增高,如果在后期繼發細菌性感染,也會出現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異常升高。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么辦 中性粒細胞是一種體內特殊的白細胞,它是機體抵御感染入侵因子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入侵因子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當體內白細胞數量或中性粒細胞數量低于某一水平時(小于1500/mm‘或750/mm3)就是所說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長效干擾素比每周三次的干擾素更容易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癥。雖然出現嚴重感染等并發癥不常見,采取手段預防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或者在出現后想辦法逆轉它還是很重要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在非洲裔美國人比白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