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3-09-17 18:44: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牙髓組織位于牙齒內部的牙髓腔內,是牙體組織中唯一的軟組織。2000年Gronthos 等通過對人牙髓細胞的研究,發現了一種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有著極其相似的免疫表型及形成礦化結節能力的細胞,細胞中形態呈梭形,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有著較強的克隆能力。這些由牙髓組織中分離出的成纖維狀細胞就稱為牙髓干細胞 (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
造血干細胞移植有兩種方法,一是醫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術后一兩天內有些疼痛,一周內就可完全恢復。此方法比較常見,但是捐獻者會感到大腿有些疼痛的。 二是用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動員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干細胞大量釋放到外周血液中去,從供者的手臂靜脈中采集,并通過機器將造血干細胞分離出來,剩余的血液回輸到供者體內。此方法就和正常獻血一樣,捐獻干細胞既無礙健康,也沒有危險,只需您付出一點勇氣。目前大多數醫院都是采用第二種方法,這種方法不使用麻醉,沒有什么副作用,對供者很安全。 2、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條件 凡年齡在18-45周歲,身體健康(符合無償獻血條件者),本人志愿均可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時只需到當地紅十字會或血樣采集點填寫志愿捐獻登記表,采集8-10毫升血樣,就成為中華骨髓庫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捐獻者。造血干細胞捐獻無損健康,卻能挽救一個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因為造血干細胞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復制能力,捐獻造血干細胞后1-2周內,血液中各種成分即可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對身體沒有一點影響。 3、多少造血干細胞能救人 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造血干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約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10克的骨髓造血干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人體對造血干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復。失血或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復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造血干細胞的分類 1、造血干細胞移植有多種分類方法。造血干細胞來自于自身或他人,分別成為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和異體(又稱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其中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又按照供者與患者有無血緣關系分為: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干細胞移植和無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干細胞移植(即無關移植);按移植物種類分為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 2、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時造血干細胞來源于自身,所以不會發生移植物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并發癥少,且無供者來源限制,移植相關死亡率低,移植后生活質量好,但因為缺乏移植物抗腫瘤作用以及移植物中可能混有殘留的腫瘤細胞,故復發率高。 3、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時造血干細胞來源于正常供者,無腫瘤細胞污染,且移植物有免疫抗腫瘤效應,故復發率低,長期無病生存率(也可以理解為治愈率)高,適應證廣泛,甚至是某些疾患惟一的治愈方法,但供者來源受限,易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并發癥多,導致移植相關的死亡率高,患者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長期生存者生活質量可能較差。 造血干細胞的作用 1、造血干細胞有兩個重要特征,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復制能力,可分化成所有類型的血細胞。造血干細胞采用不對稱的分裂方式:由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細胞。其中一個細胞仍然保持干細胞的一切生物特性,從而保持身體內干細胞數量相對穩定,這就是干細胞自我更新。而另一個則進一步增殖分化為各類血細胞、前體細胞和成熟血細胞,釋放到外周血中,執行各自任務,直至衰老死亡,這一過程是不停地進行著的。 2、造血干細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較強分化發育和再生能力、可以產生各種類型血細胞的始祖細胞。造血干細胞來源于紅骨髓,可以經血流遷移到外周血液循環中,不會因獻血和捐獻造血干細胞而損壞造血功能。 3、應用骨髓移植來治療血液系統疾病,通過把捐獻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到受者體內,以重建受者的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
自骨髓或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細胞。 全麻下對患者或供者的髂后上棘反復穿刺抽取骨髓,一般根據受者體重采集2〜4X108/化個細胞。除了輕度貧血,采集骨髓對供者外周血細胞計數沒有明顯影響。通常都能良好耐受。自供者或患者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細胞的過程稱為“白細胞置換術”。 可事先給予G-CSF、GM-CSF等造血生長因子或化療,動員原始造血細胞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然后經“白細胞置換”采集和濃縮造血干細胞。該方法最先用于自體移植,但是目前對異基因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興趣卻越來越大。 為動員干細胞,可在白細胞置換前4〜5天給自愿供髓者皮下注射造血生長因子,副作用極小,大多數僅有輕度骨骼不適。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是疾病復發和GVHD。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細胞量極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藥物動員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細胞的生成并釋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細胞增加20-30倍,以滿足移植需要。 擴展資料: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指將別人或自體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到體內,擔負起造血和免疫作用,包括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巨核細胞系統及免疫功能的重建。其適應證包括惡性血液病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非惡性疾病方面如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貧血、先天性代謝病、遺傳病、免疫缺陷病、實體腫瘤和急性放射病等。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外周血里也存在造血干細胞,通過打動員劑可以促使骨髓中的干細胞釋放到血液中來,從而從外周血中進行采集即可獲得足夠數量的造血干細胞,所以又稱為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專家坦言:捐獻造血干細胞無損健康
傳統方式是: 用骨腔穿刺采集,現在則多通過注射動員劑,把骨腔里的造血干細胞釋放出來進入血管,通過機器把造血干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 造血干細胞( Stem cell ,SC)是指骨髓中的干細胞,它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為各種血細胞前體細胞,最終生成各種血細胞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它們也可以分化成各種其他細胞。 造血干細胞包括三級分化水平,即多能干細胞,定向干細胞和成熟的子代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