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3-09-17 20:57: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當植物細胞外溶液的濃度大于植物細胞內溶液的濃度時,植物細胞就會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說出來不值一提。那就是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有關系。 就一個植物細胞而言,最外面是細胞壁,里面是細胞膜,再里面是細胞質,此外還有一個細胞核。 植物的細胞壁是全透性的,任何物質都可以通過,伸縮性比較小,但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也就是半透膜,只能允許部分物質通過,而且伸縮性比細胞壁大。 所以當我們把植物細胞放在高濃度蔗糖溶液中時,由于外界溶液濃度大,細胞中的水就會滲出,導致原生質層收縮,與細胞壁分開,就是所謂的質壁分離了。
解題思路:1、當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到細胞液中,液泡逐漸變大,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既發生了質壁分離復原.
2、植物細胞的結構:
當外界溶液濃度低,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植物細胞中,水分子進過的結構依次是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膜和液泡膜之間的細胞質、液泡膜.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點: 細胞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現象及其原因.
考點點評: 本題考查質壁分離復原的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屬于容易題.
記得是因為泡了濃鹽水才發生的質壁分離的現象吧,幫你找了下;
質壁分離:指的是成熟的植物細胞在外界溶液濃度高的條件下,細胞內的水分會向細胞外滲透,因為失水導致原生質層收縮,細胞膜收縮,而細胞壁保持原狀,SO質壁分離產生了~
這種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分離現象為質壁分離.
液泡泡液的滲透壓可通過下式計算:
π=-g×c×R×T
g為滲透系數
c外界滲透濃度
R氣體常數,8.31J/Mol·K
T絕對溫度
負值表示泡液向外滲出,π的絕對值越大,表示泡液往外滲出的趨勢越強。
科學家通過對洋蔥作質壁分離的實驗,可以了解到兩個事實,一是細胞泡液的濃度(洋蔥細胞為0.55-0.8mol/L左右),二是細胞壁具有全滲透性,而細胞質、細胞膜和液泡膜組成的原生質膜是半滲透的。
由于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來,也就是逐漸發生了質壁分離。
在質壁分離不損壞細胞的前提下,細胞可通過去質壁分離回復原樣,即讓細胞脫離高滲環境,進入等滲或低滲環境,而且功能無損。
質壁分離plasmolysis把液泡發育良好的植物細胞浸在高滲溶液中時,原生質收縮而和細胞壁分離,此現象稱為質壁分離。由于細胞膜與液胞膜的半透性,在高滲液中細胞液脫水而膨壓下降,不久就呈現質壁分離的臨界狀態(此時膨壓為0)。若進一步脫水,原生質體收縮同細胞壁分離,當細胞液的滲透壓與外液相等時,便停止收縮。把此時所用的溶液稱為質壁分離液。作為分離液,細胞膜對其溶質必須具有半透性,分子量較大的非電解質(如糖)或溶解度高的中性鹽常被用作分離液。如用對細胞膜和細胞壁吸附力強的Ca2+作為分離液,則整個原生質體輪廓向內凹陷而引起凹形質壁分離。如果用吸附力弱的K和Na作為分離液,則向外凸出而出現凸形質壁分離,通常把細胞浸人分離液中就出現凹形分離,隨著時間推移則凹形部位減弱,最后整個原生質體呈現凸形分離狀態,至此所需的時間稱為質壁分離時間。此外用K+,Na+、Li+,則細胞膜的透性增高,由于離子滲入細胞質的結果,細胞質膨脹而粘性減少,細胞壁與液胞被壓迫,而原生質集中于細胞分離的一端,有如著冠狀態,這種現象稱為冠狀質壁分離。利用質壁分離,可以測出水與溶質的透性(原生質測定法),此外如把質壁分離的細胞壁切斷,可取出原生質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