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3-09-18 00:13: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仁叔退休后一個人住在鄉下,過著簡單的生活。不久前,他發現眼睛右下方的臉頰上,突出了一個硬疙瘩,他用針挑開,擠了擠。
兩天后,患處腫了起來,急忙去社區衛生中心就診,輸液六天,不見好轉。在家人勸說下,他來到徐礦第一醫院耳鼻喉科。
“基底細胞癌”
“癌癥???”
聽到這個結果,仁叔和他家人非常震驚。
“根據病理檢查結果,這是基底細胞癌。不過也不用過于擔心,這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發生轉移概率低,偏向于良性。”徐礦第一醫院耳鼻喉科宗憲德主任醫師這樣給病人說。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呢?
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最常見類型之一,又稱侵蝕性潰瘍,是源于表皮基底細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惡性腫瘤。
基底細胞癌多見于老年人,好發于頭、面、頸及手背等處,尤以鼻、眼瞼及頰部最為常見,多為針頭至綠豆大、半球形、蠟樣或半透明結節。本病與日光照曬有密切關系,如果發現這樣情況時候要盡早就診。
像今天這位病人,發現比較早,手術切除完全,以后在生活上清淡飲食,戒除煙酒,注意防曬,定期復查就可以了。
也稱基底細胞上皮癌。本病發展慢,不轉移,但局部破壞性大,可嚴重損壞局部組織及骨骼。真正病因不明,誘因基本同鱗狀細胞癌。老年疣和日光角化病易變為基底細胞癌。 以面部發病率最高,特別是眼部周圍。多為單發型損害,也有多發者。臨床分型有以下幾種:侵蝕潰瘍型最常見,初起損害往往是一個針頭至黃豆大的淡紅色或淡黃色小結節,觸之較硬。數月至一年內變化不大,以后逐漸長大,中心下陷,邊緣隆起升卷,稍受碰觸容易出血,中央部可自行糜爛結痂,并逐漸向周圍擴大,向深部組織侵蝕,但發展速度很慢;硬斑型,開始是一個丘疹,可逐漸發展成扁平蠟樣淡黃色硬化性斑,上面有毛細血管擴張,無明顯的外翻邊緣,發展很慢,一般不形成潰瘍與結痂;色素型。由微隆起而表淺的蠟狀小結節聚積而成,表面往往有結痂,去除痂后易出血,顯出深褐色或黑色顆粒狀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