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3-05-19 22:12: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神舟六號的航天員是指揮長費俊龍、操作手聶海勝、后備宇航員劉伯明、后備宇航員景海鵬、后備宇航員翟志剛、后備宇航員吳杰。 神舟七號的航天員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陳全、費俊龍、聶海勝。 以下是神舟六號和七號的航天員介紹: 費俊龍,男,漢族,江蘇昆山人,中共黨員,畢業于長春航校,大學文化。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黨,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飛行學院飛行技術檢查員,飛過殲教五等機型,安全飛行179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 2.聶海勝,男,1964年9月出生,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83年6月于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3.劉伯明,男,漢族,1966年9月出生,黑龍江省依安縣人,大學學歷、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4.景海鵬,男,1966年10月24日出生,山西運城人。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工程博士生。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5.翟志剛,男,1966年10月出生,黑龍江省龍江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85年6月入伍,1989年畢業于空軍第三飛行學院,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戰斗機飛行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種,安全飛行9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6.吳杰:男,漢族,1963年10月生。河南鄭州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空軍一級飛行員;副師職;大校軍銜。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乘組梯隊成員。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教練員兼航天員。吳杰是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之一,也是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的兩名教練之一。 7.陳全,1963年出生,四川省遂寧市人,2010年1月被授予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航天工程碩士學位 [2] 。大校軍銜,副師職,二級航天員。1981年7月招飛入伍。1998年1月,加入首批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2008年、2013年進入“神七”、“神十”梯隊,榮立二等功。年滿50歲的陳全于2014年初退休。
1.神舟五號載人航天員是:楊利偉; 2.神州六號載人航天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3.神舟七號載人航天員是:翟志剛;劉伯明;翟志剛。 擴展資料: 1.神舟五號 中國首位航天員進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2.神舟六號 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任務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后,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 “神舟六號”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飛船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3.神舟七號 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載人航天
1、執行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2、候補航天員:陳全、費俊龍、聶海勝。 3、2008年9月25-28日,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這是中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標志著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活動關鍵技術的國家,邁出了中國人探索空間的堅實一步,翻開了中華民族遨游太空的嶄新一頁。 擴展資料: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升空,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飛向太空。 2008年9月27日下午,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標志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活動關鍵技術的國家,中華民族漫步太空的夢想終于實現。 為了模擬訓練航天員在失重時進行工作,在地面可以用中性浮力水槽產生“失重”。它的原理是,當人沒入水中時,使人的重力和浮力相等,即中性浮力,獲得模擬失重的感覺和效應。 在中國航天員中心有亞洲最大的中性浮力模擬失重訓練水槽。水槽深10米,直徑23米,水都是抽自1700米深度以下的地下水,加了臭氧進行消毒和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