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3-04-18 12:35: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維庫斯在廢墟中做著一朵鐵花,此時的維庫斯已經不再是半獸人了,他已經完全變成人們眼中的外星人“大蝦”。這個場景就是在明示,妻子在門口收到的那一朵鐵花,確實是維庫斯送的,他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妻子,自己還活著。 結局就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異類”維庫斯去往何處,外星人的艦船離開了地球,維庫斯和紅衣大蝦有一個三年之約。第十區就是第九區被毀后,重新建立起來的外星人聚集地,遺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被重新聚集在此。 擴展資料 影片《第九區》是2009年索尼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導演,沙爾托·科普雷、詹森·庫伯等聯袂出演主演。 電影講述了維庫斯感染了某種神秘病毒,正逐漸變成一個外星人,為了不淪為研究的對象遭受非人的實驗,他只有逃往唯一安全之地——第九區 。 片中的外星人聚居地實際上就是在非洲的貧民窟取景拍攝而成,除了主角和外星人主角克里斯托弗所住的小屋是臨時搭建外,所有的貧民窟棚屋都為真實取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九區
在結尾處,其實是有兩個畫面可以對照看的。一個是妻子手里的鐵皮玫瑰,一個是大蝦手里正在制作的鐵皮玫瑰。那意思就是,維庫斯已經完全轉化為外星人了,但是依然愛著自己的妻子,等待著諾言的實現,等待著回家。如果從電影寓意來看,私認為這朵“丑陋的玫瑰花”是對這個偽善世界的嘲諷與抨擊。 《第九區》這個電影本身講得故事很簡單:外星飛船滯留在約翰內斯堡,同時飛船上近百萬的外星人不得不安置在飛船下面城市。但是隨著外星人和當地城市居民的沖突越來越激烈,外星人不得不被限制自由并集中管理,從而整個外星人群體變成了弱勢群體,被壓迫、被剝削、被污名化。但是隨著外星人人口的激增,以及城市居民的“異類”歧視,他們不得不被再次驅逐,于是就有了“第十區”的概念。 該故事的節點,就是講外星人被迫要向第十區轉移前,MUN(外星人事務管理處)要求第九區居民簽訂搬遷協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維庫斯作為項目負責人,在檢查外星人約翰遜的房間時,感染了外星人的“流體”而改變了DNA,被診斷大約兩周內完全變為大蝦。在約翰遜要回家帶人來拯救族人,和維庫斯要變回人類回家兩個訴求下,二者達成了協議并肩作戰。最終約翰遜留下了三年之約,并啟動了飛船離開了地球。整個故事的結局就是,維庫斯已經完全轉變為“外星人”,但是還在等三年之約的約翰遜,等待著回家。 《第九區》以偽紀錄片的形式,從人類的角度記錄了在強迫搬遷過程中,MUN對外星人肆意的剝削、壓迫,以及一個群體對于“異類”群體的歧視、污名化,甚至在鏡頭中還能深刻的體驗到人類對于外星人的各種“偽善”。在維庫斯感染外星人“流體”后,也見識到了人類為了巨大利益,毫無底線。當維庫斯開始轉化的那一刻起,已經不再把他當成人來看待了,所謂的人權已經成了笑話。而實驗室里面,拿外星人做活體實驗,做各種解剖的“科學實驗”更是對于人類以“收留”滯留外星人而高高在上姿勢的諷刺。他們的“收留”與“管理”,實際上是為了外星人的生物基因以及外星人生物基因武器,以及這些附帶的巨大商業價值。當維庫斯漸漸變為“大蝦”的時候,作為當初堅定的“歧視者”,成為了赤裸裸的“被歧視者”,這個過程肯定是難受的。 同時,也會讓觀影者不得不問一些問題:那些外星人真的像紀錄片開頭講的那樣嗎?他們真的是毫無智商的劣等生物嗎?他們那種混亂的社會組織,到底是他們的無能,還是人類故意制造的物質短缺造成的傷害呢?而這些都在維庫斯和約翰遜并肩作戰的過程中,赤裸裸的表現給你看了:約翰遜也會為同伴的死去而傷心欲絕,也會為了帶自己的孩子回家而拼盡全力,也會像人類一樣計算“有限流體”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也會“承諾”。看到這些,不得不問,他們和人類又有多少區別?“貧民窟”里“極度短缺的生產資料”造就的混亂,這個人類社會難道不存在?再深入的問,又有多少人是帶著“歧視”甚至“驅逐”的觀念在看待身邊的“貧民窟的貧民”的?那些人類的貧民境遇與外星人的貧民又有多大的不同? 約翰遜想回家,甚至想接所有外星人回家。維庫斯也想回家,他想要原來的生活——摯愛的妻子。但是,結尾是留有懸念的,約翰遜身負重傷,能不能達成三年之約尚難定論。維庫斯完全轉化為大蝦,然后過著大蝦的貧民窟生活,看不到任何改變。最可笑的是,最后又一次以紀錄片的形式記錄了維庫斯的父母、上司、妻子、甚至社會各界人士對于維庫斯的評論。如今,維庫斯已經妥妥的不再是人類的一員了。父母當他已經死了,妻子只剩下懷念,上司很官方的表示一下同時敬業的好員工,社會上更是同情有之,批評有之。整個社會就像是他“已經死了”,所有的評判也都是以“身后名”的形式進行。 約翰遜可以駕著飛船回家,三年而已,時空的距離總有希望實現。而維庫斯,他的家就在眼前,他與家之間的距離不是時間,不是空間,是社會“歧視”,是社會對于“異類”的驅逐與剝削、壓迫,甚至犯罪。這樣的對比,簡直是“人性的垮塌”,這一切讓紀錄片里那一張張義正言辭的臉變成了赤裸裸的“偽善”。
《第九區》的最后,主角在廢墟中做著一朵鐵花,荒涼孤寂的背景襯托著他的處境,此時的主角已經不再是半獸人了,他已經完全變成人們眼中的外星人“大蝦”。 影片《第九區》是2009年索尼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導演,沙爾托·科普雷、詹森·庫伯等聯袂出演主演。影片于2009年11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了維庫斯感染了某種神秘病毒,正逐漸變成一個外星人,為了不淪為研究的對象遭受非人的實驗,他只有逃往唯一安全之地——第九區。 擴展資料: 劇情簡介 差不多在30年前,外星生物終于與地球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當人類戰戰兢兢地等待著對方可能會施予的來勢兇猛的侵略與襲擊、或者是科技方面飛躍性的進步時,卻始終沒能達成所愿。 原來這些外星生物因為自己所在的星球遭受了戰火的摧殘,已然成為最后一批幸存者,他們來到地球并不是為了侵略和聯姻,而是要尋求庇護。 在全世界的重要國家首腦經過了會晤之后,他們一致決定在南非的第九區為這些外星生物建立一個勉強湊合出來的臨時避難所,集中管理這些人類眼中的“異類”。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在地球落腳的外星生物的忍耐力也在慢慢被磨光,過于艱苦的生存環境,讓他們越來越難以抑制住憤怒的情緒。 控制和管理外星人的任務,已經被政府承包給了一家被稱為“跨國聯合組織” (MNU)的私人公司,不過他們顯然對外星人的福利和待遇并不感興趣,如果他們能夠掌握隨著外星人一起抵達地球的武器工程,就能收獲想象不到的巨大利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九區
結尾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很感人的。維庫斯沒有死,我覺得那是在暗示三年之后那個外星人必定會回來恢復他的樣貌并為他澄清,并且他的妻子收到他編制的花之后也會知道他還活著并且還深深地愛著她。這些都是在暗示,會有個美好的結局,只不過,如果導演安排把所有的情節全都演繹出來,這部電影就不會給我們太多想象空間,也不會那么令人難忘了。
導 演直言不諱的對全人類的陋習進行質責,人類與蟲族的敵對。一個智慧文明對于另一個智慧文明的態度應該如何?這是一個披著科幻外衣的地球故事。 這更像是一個殖民的比喻。人類對于蟲族的行為都影射著歷史上的暴行。為什么幾百年前歐洲人可以對印第安人大肆殺戮?為什么德國人會對猶太人種族滅絕?為什么日本人會在中國犯下獸行?“豬玀”“蟲子”等等是前者對后者的蔑稱。正是因為對異族的非人類化處理——或者說對“異族”的“異類化”——才讓他們殺戮起來可以殘忍得心安理得。對于他們,這些跟殺一只狗和一頭豬沒有任何區別。
一般看完電影就豆瓣一下看影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