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視頻教程網(wǎng) > 教育知識 > 正文
發(fā)布:2023-11-26 08:28: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wǎng)
此序約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陸。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詩筆行文,洋溢著詩情畫意。雖然是文,卻和李白的詩一樣飄逸俊爽。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種美麗的意境。作品洋溢著蓬勃旺盛的春的氣息,光明洞徹,爽朗不盡,將生活升華到詩的高度。
在桃李芬芳的季節(jié),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xiàn)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眾人談笑風生,擺酒設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斗,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李白的這篇序言記敘了他和堂弟們相聚桃園飲酒賦詩的情景,實際上是抒情散文,字數(shù)少篇幅短,但抒發(fā)了他清新瀟灑的風格。李白擅長以駢句筑文,本文也不例外。他用流暢自然的筆觸,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人生幾何、對酒當歌”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xiàn)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放蕩不羈的性格。
春夜宴桃李園序原文及翻譯如下: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李白(唐代)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 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 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祟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該作品是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風格,轉(zhuǎn)折自如的筆調(diào),記敘了作者與諸位堂弟在桃花園聚會賦詩暢敘天倫一事,慷慨激昂地表達了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春夜宴桃李園序》生動地記述了李白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是李白行文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我分享的《春夜宴桃李園序》賞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原文】 春夜宴桃李園序 作者:[唐]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①;光陰者,百代之過客②。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③?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④。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⑤。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⑥。群季俊秀,皆為惠連⑦;吾人詠歌,獨慚康樂⑧。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⑨。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⑩。不有佳作,何伸雅懷⑾?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⑿。 【注釋】 ①夫;用在句首,表示闡發(fā)議論的語氣。 者:用在主語后面,表示語音及語氣上的停頓。 逆旅:旅館。逆,迎,迎止賓客的地方。 ②過客,過路的旅客。 ③而:連接上文,表示順承關(guān)系。 浮生:謂世事無定,人生短促。這是舊時對人生的消極看法。漢賈誼《鵬鳥賦》:“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 幾何:多少。 ④秉燭夜游:謂及時行樂。秉,執(zhí)。《古詩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良:實在,的確。 以:原因,道理。也:表示肯定語氣。 ⑤陽春:溫暖的春天。 煙景:春天的美好景色。 大塊:大自然。《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期名為風。”成玄英疏:“大塊者,造物之名,自然之稱。”清人俞樾認為“大塊”就是地。見《諸子評議》卷一。 文章:文通“紋”,章,指章法,合意紋路章法或錯綜美麗的色彩或花紋。這里指錦繡般的自然景物。 ⑥芳園:即花園。 序:歡舒,暢談。 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親屬關(guān)系。 ⑦群季:諸弟。古人兄弟按年齡排列,稱伯、仲、叔、季。 惠連: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陳郡陽夏人。謝靈運的族弟,當時人稱他們?yōu)椤按笮≈x”。作者借以贊譽諸弟的才華。 ⑧吾人:即吾。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我”。 詠歌:吟詩,做詩。 獨慚:猶言自愧。 康樂:即謝靈運。他在晉時襲封康樂公,所以稱謝康樂。他是南朝宋的著名詩人,善于描繪自然景色,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這里是作者借以自愧。 ⑨幽:沉靜,安閑。 清:清雅。 ⑩瓊筵:比喻珍美的筵席。南朝齊謝眺《始出尚書省》詩:“既通金閨籍,復酌瓊筵醴。” 坐花:坐在花間。 飛:形容不斷舉杯喝酒。 羽觴:古代喝酒用的兩邊有耳的杯子。 醉月:即醉于月下,中間省去介詞“于”。上一句的“坐花”結(jié)構(gòu)相同。 ⑾伸:抒發(fā)。 雅懷:高雅的情懷。 ⑿依:按照,根據(jù)。 金谷酒數(shù),泛指宴會上罰酒的杯數(shù)。晉朝富豪石崇家有金谷園。石崇常在園中同賓客飲宴,即席賦詩,不會做的要罰酒三杯。石崇《金谷詩序》中有“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的句子。 【譯文】 天地是萬事萬物的旅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而人生浮泛,如夢一般,能有幾多歡樂?古人持燭夜游,確實有道理啊。況且溫煦的春天用艷麗的景色召喚我們,大自然將美好的文章提供給我們。于是相會于美麗的`桃李園內(nèi),敘說兄弟團聚的快樂。諸位弟弟英俊秀發(fā),個個好比謝惠連;而我的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康樂。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賞著美景,高遠的談吐已更為清妙。鋪開盛席,坐在花間;行酒如飛,醉于月下。不作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如賦詩不成,須依金谷雅集三斗之數(shù)行罰。 【賞析】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在謀篇方面,采取了緣題生發(fā)的方法。這個題目,可分為幾個層次,即宴、春夜之宴、春夜桃李園之宴。文章將上述的層次均寫到了。而“為歡幾何”,則是本序文的宗旨。此外,本文的結(jié)構(gòu)頗具特點。起頭關(guān)于天地、萬物、人生的感喟,將這個尋常的歡宴放在終極關(guān)懷的主題之下,使其得到了升華。而結(jié)尾“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卻又是一種很隨意的寫法。但文章并不接下去寫眾人詩詠相競的精彩一幕,而是悠然擱筆,極引人懸想,千年之后讀此文,仍恍覺歡宴正在進行,李白仍在吟詩。 這篇序文極具強烈的抒情性。文中不管是記時、記地、記人、記事,都充溢著進取精神和生活激情。詩人把這種精神和激情,融匯到手足親情中來抒發(fā),顯得真摯而親切,充實而歡暢,神采飛揚而又充滿生活氣息。李白詩文以發(fā)豪情,抒壯志,慷慨雄渾者居多。像此種心愜意揚,自然清新的生活小記極少。在《李太白集》中,這不算一篇奇文,但它在游玩中闡釋人生,在歡樂中寄寓自信,在詼諧中藏有莊重,卻是很有特色的。
《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原文: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譯文: 天地,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風云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蠟燭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形象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罰酒三斗。 《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譯注: 逆旅:客舍。 大塊:大自然。 惠連: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與其族兄謝靈運并稱“大小謝”。 康樂: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謝玄孫,襲封康樂公。 金谷酒數(shù):晉石崇宴客洛陽金谷澗中,賦詩不成者罰酒三觴。 這篇散文小品,洋溢著詩情畫意,像一首優(yōu)美的詩,長期以來,家弦戶誦,膾炙人口。明代大畫家仇英還把它轉(zhuǎn)化為視覺形象,繪成圖畫,流傳至今。 從題目看,這是一篇記事文。記事文,一般要包含六個要素:Who(何人)、 When(何時)、 Where(何地)、 What(何事)、 How(如何)、 Why(為何)。題目即回答了四個要素:什么人?作者與諸從弟。什么時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園。干什么?宴飲。這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泄露了主題。一看題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又怎能引人入勝呢?然而一讀全文,就立刻被那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所吸引,陶醉于美的享受。原因在于:作者結(jié)合剩下的兩個要素,對已見于題目中的四個要素作了進一步的、獨特的回答,從而展現(xiàn)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濃的藝術(shù)天地。 全文是以議論開頭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古文觀止》的編者說這是“點‘夜’字”,即回答了“何時”。這固然是對的;但不僅如此,更重要的,還在于回答了另一個要素:“為何”。白天滿可以“宴”,為什么要“夜”宴呢?就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以要及時行樂,連夜間都不肯放過。及時行樂的思想在我們看來是消極的,但在封建社會的某些知識分子和達官貴人中卻是普遍存在的。《古詩十九首》有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曹丕《與吳質(zhì)書》有云:“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處,就表現(xiàn)在他不去說明自己為什么要“夜”宴,只說明“古人秉燭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盤托出,無煩詞費。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這是萬口傳誦的名句。《古文觀止》的編者說它“點‘春’字”,即與第一段“點‘夜’字”結(jié)合,照應題目,回答了“何時”。這當然不算錯;但不僅如此。它用一個表示進層關(guān)系的連詞“況”承接第一段,進一步回答了“為何”。“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季的“夜”,“陽春”用她的“煙景召喚我”,“大塊(天地)”把她的“文章”獻給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該“夜”宴。其所以成為名句,就由于它的確佳妙。第一,只用幾個字就體現(xiàn)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陽光,暖烘烘,紅艷艷,多么惹人喜愛!“春”前著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陣溫暖,眼前呈現(xiàn)一片紅艷。春天地氣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綃戴縠,分外迷人。那當然不是綃縠,而是彌漫于空氣之中的裊裊輕煙。“景”前著一“煙”字,就展現(xiàn)了這獨特的畫面。此后,“陽春煙景”,就和作者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所創(chuàng)造的“煙花三月”一樣,成為人們喜愛的語言,一經(jīng)運用,立刻喚起對春天美景的無限聯(lián)想。至于把天地間的森羅萬象叫做“文章”,也能給人以文采炳煥、賞心悅目的感受。第二,這兩個句子還把審美客體擬人化。那“陽春”是有情的,她用美麗的“煙景”召喚我;那“大塊”也是有情的,她把絢爛的“文章”獻給我。既然如此,作為審美主體的“我”又豈能無情!自然主客擁抱,融合無間了。 “會桃李之芳園”以下是全文的主體,兼包六個要素,而著重寫“如何”。這一點很重要。試想,與諸從弟夜宴,如果是為了餞別,那就會出現(xiàn)“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的場面,或“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的景象,未免大敗人意。如今幸而并非如此。“會桃李之芳園”,不是為了餞別,而是為了“序天倫之樂事”。這一句,既與第一段“為歡幾何”里的“歡”字相照應,又賦予它以特定的具體內(nèi)容。這不是別的什么“歡”,而是“序天倫之樂事”的“歡”。看來,作者與從弟們分別很久了。作為封建社會里的“浮生”,難得享天倫之樂啊!如今,不但相會了,而且相會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園中,陽春既召我以煙景,大塊又假我以文章,此時此地,“序天倫之樂事”,真是百倍的歡樂!當然,“天倫之樂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序”法。那么,作者和他的從弟們是什么樣的人呢?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擅書畫,作者便說“群季(諸弟)俊秀,皆為惠連”。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說就以謝靈運自比了。“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雖似雙線并行,實則前賓后主。“賞”的對象,就是前面所寫的“陽春煙景”、“大塊文章”和“桃李芳園”;“談”的內(nèi)容,主要是“天倫樂事”,但也可以包括“賞”的對象。“賞”的對象那么優(yōu)美,所以“賞”是“幽賞”;“談”的內(nèi)容那么歡樂,所以“談”是“高談”。在這里,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 *** 推向 *** 。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兩句,集中寫“春夜宴桃李園”,這是那歡樂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于是繼之以開筵飲宴。“飛羽觴”一句,實在寫得好!《漢書·外戚傳》引班倢伃賦云:“酌羽觴兮銷憂。”顏師古注采用孟康的解釋:“羽觴,爵也。作生爵形,有頭,尾,羽翼。”爵,是酒器的名稱;而在古代,“爵”字又與“雀”字相通。所謂“作生爵形”,就是其酒器的形狀像活的雀兒,有頭,有尾,有羽翼。正因為有羽翼,所以又稱“爵”為“羽觴”。班倢伃獨自借酒澆愁,“觴”雖有“羽”,卻只能“酌”,不能“飛”。李白從“羽”字著想,生動地用了個“飛”字,就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痛飲固然可以表現(xiàn)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懷”等句結(jié)束了全篇。《古文觀止》的編者說:“末數(shù)語,寫一觴一詠之樂,與世俗浪游者迥別。”是相當中肯的。 開頭以“浮生若夢”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來,思想境界當然不高,但在李白卻有其社會原因。況且,開頭一段,不過是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歡”字,又為全文定下了基調(diào)。“況”字以下,寫景如畫,充滿著春天的生機;敘事如見,洋溢著健康的歡樂。意境是崇高的,格調(diào)是明朗的。誦讀全文,并不會滋生“浮生若夢”的消極情緒,卻能于獲得藝術(shù)享受的同時提高精神境界,熱愛自然,熱愛人生。 結(jié)尾的“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用的是石崇《金谷詩序》(《全晉文》卷三三)的典故。李白的這篇序,從體裁、題材上看,也與《金谷詩序》相似。而《金谷詩序》卻說“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情調(diào)很悲涼。其他同類作品,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前面雖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結(jié)尾卻“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發(fā)出“悲夫”的慨嘆。孫綽的《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全晉文》卷六一)也說“樂與時去,悲亦系之”,與王序如出一轍。陶淵明的《游斜川詩序》亦然:“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調(diào)子是低沉的。直到初唐的游宴詩文,仍跳不出這種老套子。王勃的《滕王閣序》,不是也有“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的感慨嗎?李白同樣寫游宴,卻完全擺脫了“既喜而復悲”的陳套,給人以樂觀情緒的感染。與古人的同類作品相比,本篇確是別開生面,“自是錦心繡口之文”。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歲的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來到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約于公元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前后作于安陸,作者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
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備注:文字引用網(wǎng)絡
因為在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的時候,二十七歲的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來到安陸,所以和諸弟夜宴;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 解析: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 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diào)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二十七歲的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來到安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約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前后作于安陸,作者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 全文以議論開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乘燭夜游,良有以也。”吳楚材、吳調(diào)侯說這是“點夜”字”,即回答了“何時”,這固然是對的。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回答了另一個要素:“為何”。 因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以要及時行樂,連夜間都不肯放過。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處,就表現(xiàn)在他不去說明自己為什么要“夜”宴,只說明“古人秉燭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盤托出,無煩詞費。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生長于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時即豪放不羈,習劍學道,喜游名山大川。天寶初年,任翰林學士,不久被讒去職。 安史之亂時,為永王李璘幕僚,亂平后因此獲罪,放逐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赦回j晚年流寓東南。詩才橫溢,感情強烈,揮灑自如,形成飄逸、奔放、雄奇的風格,與杜甫并稱“李杜”。有《李太白集》。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原文翻譯如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斗數(shù).。大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夢境,得到的歡樂,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蠟燭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 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地把絢麗的文采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康樂。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 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行酒如飛醉于月下,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罰酒三杯。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翻譯如下: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翻譯如下: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 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賞析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 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diào)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翻譯如下。 1、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 2、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 3、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花園序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這篇序體散文,寫作者在桃花園中與諸從弟夜間宴游的情景。對以山水詩名世的李白來說,這是一篇難得一見的散文杰作。 全文兩段,先議后敘,寫法很別致,這類文章,按一般寫法,總要先敘述宴游的時間、地點和緣由,而在本文中這些一概略去,落筆即從天地、光陰寫起,來勢突兀,造語奇警,立見豪放之情。發(fā)端所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與《古詩十九首》的“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有著某種聯(lián)系,但思想內(nèi)涵更為廣博。它從空間與時間兩方面著眼,時空交會,有總攬?zhí)斓兀^照萬古的非凡氣度,表現(xiàn)出強烈的宇宙意識。在無限性的時空中,天地六合之內(nèi)人與萬物并存,百代長河之中人與光陰共逝,然而人與萬物相比,不過是滄海之一栗,人生與光陰相比不過是短促的旅程。這深沉而又悲涼的人生感慨,乃是深受莊子影響的結(jié)果,也是身經(jīng)亂世,歷盡坎坷,理想幻滅之后的蒼涼之音。在歷史與人生的反思中,李白深切地體驗到莊子所說的人生如夢和憂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故而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旅程既然如此變幻無常,又如此充滿憂慮,自然需要一種自我的精神超越和心理平衡。正緣于這樣的思想心理,《古詩十九首》中所寫的“生年不滿百,長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才在他的心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共振,因而以贊許的筆調(diào)說:“古人秉燭游,良有以也。”這其中可以充分看出唐代安史之亂與漢末乃至魏晉動亂中知識分子的相似心理,也極其鮮明地反映出李白追求自由生活的生命意識。尤其當陽春之時,在大自然的感召之下,這種意識更濃烈了。 基于這濃烈的生命意識,李白以熾熱的感情謳歌大自然的活潑生機和煙景春光的詩情畫意,故而說:“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而今夜芳園花前月下,兄弟歡聚,敘天倫之樂,使他倍感歡愉,于是巧譬妙喻,引出謝惠連及其族兄謝靈運說:“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以少年穎悟的惠連比諸從弟,稱贊他們的才華,而自愧不如靈運,表達對兄弟的獎愛深情和自謙之意。在兄弟之間,情歡意洽,芳園里“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擺開盛宴,圍坐在鮮花之中,舉杯飛觴,陶醉于明月之下。當此良辰美景,興高而采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為盡情抒發(fā)天倫之樂和高雅情懷,各自吟作佳篇,歡度良宵的熱烈的情景已栩栩如生地描寫出來。文章至此,本可收結(jié),可是又出乎意外地補上一筆:“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這個典故出自晉人石崇《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杯。”此后,“金谷酒數(shù)”便成為罰酒三杯的風雅之語。這最后兩句,不僅進一步寫出李白與兄弟之間飲酒賦詩的歡樂氣氛,而且用典巧妙貼切,翻出一層新意,把桃花園兄弟夜宴的高雅情懷寫得格外動人。 本文言簡意豐,辭清意美,格高調(diào)逸,語短韻長,幽懷豪情,瀟灑于風塵之外,不愧是一篇精美絕倫之作。
《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原文賞析1 原文: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詩詞賞析: 此序約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陸。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詩筆行文,洋溢著詩情畫意。雖然是文,卻和李白的詩一樣飄逸俊爽。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種美麗的意境。作品洋溢著蓬勃旺盛的春的氣息,光明洞徹,爽朗不盡,將生活升華到詩的高度。 在桃李芬芳的季節(jié),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xiàn)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眾人談笑風生,擺酒設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斗,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敘了他和堂弟們相聚桃園飲酒賦詩的情景,實際上是抒情散文,字數(shù)少篇幅短,但抒發(fā)了他清新瀟灑的風格。李白擅長以駢句筑文,本文也不例外。他用流暢自然的筆觸,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李白的這篇序言記。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xiàn)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放蕩不羈的性格。 《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原文賞析2 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唐朝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桃花 一作:桃李) 《春夜宴桃李園序》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來時間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春天用艷麗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各種美好的形象賜予我,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興致正雅,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春夜宴桃李園序》注釋 桃花園,疑在安陸兆山桃花巖。從:cóng(舊讀zòng),堂房親屬。從弟:堂弟。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稱逆旅。 過客:過往的客人。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 浮生若夢:意思是,死生之差異,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紛紜變化,不可究詰。 秉燭夜游:謂及時行樂。秉:執(zhí)。《古詩十九首》其十五:"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曹丕《與吳質(zhì)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有以:有原因。這里是說人生有限,應夜以繼日的游樂。秉,執(zhí)。以,因由,道理。 陽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喚,引申為吸引。煙景:春天氣候溫潤,景色似含煙霧。 大塊:大地。大自然。假:借,這里是提供、賜予的意思。文章:這里指絢麗的文采。古代以青與赤相配合為文,赤與白相配合為章。 序:通“敘”,敘說。天倫: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guān)系。這里專指兄弟。 群季:諸弟。兄弟長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稱弟。季:年少者的稱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輩排行中最小的。這里泛指弟弟。 惠連:謝惠連,南朝詩人,早慧。這里以惠連來稱贊諸弟的文才。 詠歌:吟詩。 康樂:南朝劉宋時山水詩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 “幽賞”二句:謂一邊欣賞著幽靜的美景,一邊談論著清雅的話題。 瓊筵(yán):華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叢中。 羽觴(shāng):古代一種酒器,作鳥雀狀,有頭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數(shù):金谷,園名,晉石崇于金谷澗(在今河南洛陽西北)中所筑,他常在這里宴請賓客。其《金谷詩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后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文言現(xiàn)象 古今異義 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 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 季: 古義,弟弟。今義,季節(jié)。 詞類活用 1、秉燭夜游 名—狀 在晚上 2、獨慚康樂 意動,以……為慚愧 3、高談轉(zhuǎn)清 形—名 清雅的話題 4、飛羽觴而醉月 使動,使……飛 5、不有佳詠 動—名 詩歌 特殊句式 6、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判斷句 7、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判斷句 8、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狀語后置 9、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坐于花、醉于月)省略句、狀語后置。 《春夜宴桃李園序》創(chuàng)作背景 此序約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陸。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詩筆行文,洋溢著詩情畫意。雖然是文,卻和李白的詩一樣飄逸俊爽。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種美麗的意境。 《春夜宴桃李園序》解讀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筆勢大開大合,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豪情縱橫的詩意。其中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精神令人神清氣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氣魄才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此乃李白的本真! 文章的開頭,李白說天地是世間萬物賴以寄存的旅舍,光陰歲月不過是千年百代的匆匆過客。飄浮不定的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盡情歡樂能有幾時呢?在一個春夜里,作者和堂兄弟們聚會在桃花園。天空高懸一輪皎潔的明月,銀輝輕輕瀉下。輕柔的春風送來桃李的芬芳,大家飲酒吟詩暢敘天倫,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時辰啊!他展開長兄的寬廣胸懷,把人生的寵辱浮沉輕輕揮去,吐納借酒放歌的豪情。在這個歡暢的時候,正適合作者吟出雅逸的詩篇。 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xiàn)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 《春夜宴桃李園序》賞析 這篇文章主要在說李白和其諸弟相聚一同歌唱一同飲酒的情景,深刻的表現(xiàn)出天倫之樂和兄弟之情,雖然文章篇幅不長,但卻能令人有回味無窮之感,現(xiàn)時現(xiàn)況下,能擁有如些深厚的兄弟之情真的是不多見了,但卻往往看到新聞報告:兄弟隙墻、反目成仇諸如些類的天倫悲劇,唉!這怎能叫人不心寒呢? 相形之下,我們的手足之情該算什麼呢? 兄弟就是「手足」,為什么叫「手足」呢? 就是因為手與腳是不能分開的,只要手腳合作那就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同樣的,只要兄弟同心,其力是可以斷金的,這就和一根筷子折的斷,但十根筷子要一次折斷就不容易了哦!!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手足之情,將它擴大之朋友之情,如此一來,社會哪有不進步、國家哪有不強之理呢?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風格,轉(zhuǎn)折自如的筆調(diào),記敘了作者與諸位堂在桃花園聚會賦詩暢敘天倫一事,慷慨激昂地表達了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原文: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春夜宴桃李園序 唐代: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桃花一作:桃李) 譯文: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桃花一作:桃李)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注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qióng)筵(yán)以坐花,飛羽觴(shāng)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桃花一作:桃李) 逆旅:客舍。逆:迎接。旅:客。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稱逆旅。過客:過往的客人。浮生若夢:意思是,死生之差異,就好像夢與醒之不同,紛紜變化,不可究詰。秉燭夜游:謂及時行樂。秉:執(zhí)。有以:有原因。這里是說人生有限,應夜以繼日的游樂。秉,執(zhí)。以,因由,道理。陽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喚,引申為吸引。煙景:春天氣候溫潤,景色似含煙霧。大塊:大地。大自然。假:借,這里是提供、賜予的意思。文章:這里指絢麗的文采。古代以青與赤相配合為文,赤與白相配合為章。序:通“敘”,敘說。天倫: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guān)系。這里專指兄弟。群季:諸弟。兄弟長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稱弟。季:年少者的稱呼。這里泛指弟弟。惠連:謝惠連,南朝詩人,早慧。這里以惠連來稱贊諸弟的文才。詠歌:吟詩。康樂:南朝劉宋時山水詩人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瓊筵:華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叢中。羽觴:古代一種酒器,作鳥雀狀,有頭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金谷酒數(shù):金谷,園名,晉石崇于金谷澗(在今河南洛陽西北)中所筑,他常在這里宴請賓客。后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賞析: 全文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作者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也顯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廣闊胸襟。文章寫得瀟灑自然,音調(diào)鏗鏘,精彩的駢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本文開筆氣勢奪人:“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作者感嘆天地廣大,無窮無盡,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秉燭夜游”加以佐證。文章開頭從對天地、光陰的思考起筆,發(fā)出對天地、萬物、人生的感喟,思緒像脫韁的野馬馳騁與浩瀚廣袤的時間和空間之中,表達出他瀟灑出塵,超凡脫俗的風度。李白是在用自己對自然、生命的感悟激發(fā)讀者的認同,并要大家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時行樂。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作者用一個表示進層關(guān)系的連詞“況”承接前面,進一步回答了“為何”。“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因而應該“夜”宴;更何況這是春季的“夜”,“陽春”用她的“煙景召喚我”,“大塊”把她的“文章”獻給我,豈容辜負。因而更應該“夜”宴。這兩句確實佳妙:第一,作者只用幾個字就體現(xiàn)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陽光,暖烘烘,紅艷艷,惹人喜愛。“春”前著一“陽”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讀者身上感到一陣溫暖,眼前呈現(xiàn)一片紅艷。春天地氣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綃戴骰,分外迷人。那當然不是綃彀,而是彌漫于空氣之中的裊裊輕煙。“景”前著一“煙”字,就展現(xiàn)了這獨特的畫面。此后,“陽春煙景”,就和作者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所創(chuàng)造的“煙花三月”一樣,立刻喚起對春天美景的無限聯(lián)想。至于把天地間的森羅萬象叫做“文章”,也能給讀者以文采斐然、賞心悅目的感受。第二,這兩個句子還把審美客體擬人化。那“陽春”是有情的,她用美麗的“煙景”召喚我;那“大塊”也是有情的,她把編爛的“文章”獻給我。既然如此,作為審美主體的”我”自然主客擁抱,融合無間了。 “會桃李之芳園”以下是全文的主體,兼包六個要素,而著重寫“如何”。“會桃李之芳園”,不是為了餞別,而是為了“敘天倫之樂事”。這一句,既與“為歡幾何”里的“歡”字相照應,又賦予它以特定的具體內(nèi)容。這是“敘天倫之樂事”的“歡”。作者與從弟們分別已久,作為封建社會里的“浮生”,難得享天倫之樂。如今,不但相會了,而且相會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園中,陽春既召我以煙景,大塊又假我以文章,此時此地,“敘天倫之樂事”,真是百倍的歡樂。 南朝詩人謝靈運的族弟謝惠連工詩文,撞書畫,作者便說“群季諸弟俊秀,皆為惠連”。以謝惠連比他的幾位從弟,不用說就以謝靈運自比了。“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不過是自謙罷了。人物如此俊秀,談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密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雖似雙線并行,實則前賓后主。“賞”的對象,就是前面所寫的“陽春煙景”“大塊文章”和“桃李芳園”;“談”的內(nèi)容,主要是“天倫樂事”,但也可以包括“賞”的對象。“賞”的對象那么優(yōu)美,所以貧”是“密賞”;“談”的內(nèi)容那么歡樂,所以“談”是“高談”。在這里,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高潮。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兩句,集中寫“春夜宴桃李園”,這是那歡樂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會,花月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于是繼之以開筵飲宴。“飛羽觴”一句,李白從“羽”字著想,生動地用了個“飛”字,就把兄弟們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痛飲固然可以表現(xiàn)狂歡,但光痛飲,就不夠“雅”。他們都是詩人,痛飲不足以盡興,就要作詩。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懷”等句結(jié)束了全篇。 《春夜宴桃李園序》全文百余字,緊扣題目,字字珠璣,句句溢彩。文章雖短,然跌宕有致,風格清俊瀟灑,語言流暢自然。表達了李白熱愛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情懷。序文極具強烈的抒情性,文中不管是記時、記地、記人、記事,都充滿著進取精神和生活激情,詩人把這種精神和激情,融合到手足親情中來,抒發(fā)顯得真摯而親切,充實而歡暢,神采飛揚而又充滿生活氣息。
原文: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桃花 一作:桃李) 譯文: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zhí)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xiàn)錦繡風光。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yōu)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zhuǎn)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