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8 00:49: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榕樹的介紹與寓意
郁郁古榕遍南國
“松蓋環清韻,榕根架綠蔭”。唐代詩人許渾對榕樹的描述,不僅形象地勾畫了榕樹“獨木成林”的特點,而且也歌頌了它莊嚴而不矜持的風度。桑科榕屬植物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全世界約有900種,在我國有100種左右。“紅豆生南國”,榕樹也是一樣,在那里,無論城鄉,到處可見,它同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對它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長壽的象征
榕樹,是長壽的象征。早在200多年前,清代趙學敏編寫的《本草綱目拾遺》,稱榕樹為“不死樹”,不死之意,謂其長壽也!1982年夏天,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的“聯合國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上,懸掛著一枚圓形會徽,徽圖是一株巨干、葉茂、須繁的古榕樹。圖案是請美國著名畫家,80高齡的奧斯卡·伯杰設計的。這個形象的會徽道出了與會者和世人的愿望—人類要像榕樹那樣健壯和長壽。看來,象征長壽之林的,除了蒼松、翠柏外,還有榕樹這個“角色”。
祖國南天,古榕郁郁。桂林的榕潮,因榕樹得名,據說現在湖邊那株大榕樹,當年曾系過黃庭堅貶官南來的行舟,這樣算來,壽命已近1000歲了。著名風景區陽朔明月峰前的古榕,相傳是晉代的活古董。這批棵棵蒼翠挺拔的古榕樹,虬干蟠枝,迎風細語,好象在向游人們訴說這兒飽經滄桑變化的歷史。貴州省東南部的都柳江畔,古榕環抱,村落幽雅,景色如畫。那里榕江縣城的“五榕小學”,是清代建于五棵大榕樹下而得名的。
古人愛種榕
榕樹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最早被譽為“羊城八景”之一的光孝菩提,就是指栽植于廣州光孝寺內的一棵菩提榕,相傳是古印度名僧智藥禪師于梁朝天監元年來廣州時親手種植的。歷經千余年,于清兵入關時才枯死。北宋書法家蔡襄,平生愛植樹。慶歷年間(公元1042~1048年)兩度擔任福建福州地方官,下令路旁廣植榕樹。為了勸人造林,他曾寫了這樣一首通俗易懂的科普詩:“誰種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齊。時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十幾年后,榕樹如海,出現了“綠蔭滿城,暑不漲蓋”的景象。
人們贊頌他的功德,又流傳一首打油詩:“道邊松,道邊松,問誰栽之我蔡公。歲久廣蔭如云濃,委蛇夫矮騰蒼龍。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萬古搖青風。”詩中是松,為何說的是榕,因為自古以來,閩南人和福州人一直“榕”、“松”不分,習慣于誤把榕樹稱為松樹的緣故。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張伯玉任福州知州,進一步“編戶植榕”,榕樹就成了該城的象征,開始被稱作“榕城”,沿古至今,簡稱為“榕”。
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在福建同安任主簿的5年中,也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從他親手種樹的幾處地方,可以看出他當時對植樹的意義已有較高的見解。一是美化環境。大輪山的梵天寺旁,他種植了十幾棵榕樹和芒果樹。當年他開辦的“講經堂”前面,至今還有一棵須根滿樹的大榕。林木蔭濃,搖曳多姿,與嶙峋山石相映成趣,構成了有名的梵天十八景色。二是防風固沙。位于同安與南安交界處的小盈嶺,原是個天然的“風嘴”。朱熹任職期間,了解到這情況后,便去那里栽上一列五棵榕樹,擋風固沙,現在還存有三株,巍立山口。三是保持水土。現在的安洪鄉郭山村,歷史是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山上除了長些稀稀拉拉的芨芨草外,幾乎沒有林木生長。朱熹根據適地適樹的道理,選擇耐旱耐瘠的馬尾松在郭山巖頂種了一棵。后人得到啟示,遍地種植,荒山禿嶺,終于長起蔥綠的針葉林。而今,人們望到山上最高峰的朱熹松,蒼勁挺立,肅然起敬。
小鳥的天堂
古榕的美觀,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樹身大(圍徑10~13米之樹常見),樹干高(一般在15~20米左右),根枝長(一般在10米左右,氣生根與主根基本樣長),形如傘(樹冠覆蓋面積達10~20畝左右)。遠遠望去,棵棵大樹如座座平頂涼亭,蒼翠肅雅。由于這些特色,它給人間造就了許多美妙綺麗的自然景觀。
廣東新會縣天馬河畔,有個“小鳥天堂”,聞名世界。著名作家巴金為此撰寫過優美散文,贊揚它是“美麗的南國之樹”。其實這座“天堂”是一株樹齡600余年的巨榕。這株巨榕枝干生氣根,氣根成“支柱”,“支柱”托支干,支干又分權,根接株連,樹冠不斷擴展,莽莽蒼蒼,遮天蔽日,覆蔭面積,達15畝多寬。每年金秋時節,榕果成熟,紅滿枝條,露于綠葉之上,如初春杜鵑蓓蕾,分外嬌艷。果味酸甜,百鳥愛吃,因而招來不可勝數的喜鵲、黃鶯、麻雀、灰鶴、白鶴在此啄食啼鳴。
春夏之交,白鷺南飛,群群白鷺落滿枝頭,這時的古榕,猶如梨花盛開,傲立河邊,生機盎然。人們保護了這兒的生態,許多飛鳥就在此“安家落戶”,早出晚歸,友好相處,熱鬧非凡。戲劇家田漢曾賦詩記曰:“三百年來榕一章,濃蔭十畝鳥千雙,并肩差許木棉樹,立腳長依立馬江。新枝更比舊枝壯,白鶴能睡灰鶴床,歷難經災全不犯,人間畢竟有天堂。”
廣東省順德縣桂洲鄉,還有一座“榕根橋”的奇觀。它橫臥鵬涌河上,橋梁不是用木材或鋼筋構成的,而是兩百多年前,河邊種上一株小榕,用大毛竹穿引它的氣根到對岸。天長日久,三條氣根不斷長粗,纏在用麻石砌成的橋墩上,再在上面鋪上橋板,便組成了這座獨具匠心的大橋。既經久耐用,又古色古香,還生機勃勃,是橋梁史上的今古奇觀。
榕樹的風度
松樹的風格,值得歌頌,榕樹的風度,也令人贊揚。它莊嚴,并沒有矜持的氣息;它平和,卻半點也不見的荏弱;它安詳,又顯得非常堅韌。臺風可以把松柏連根拔起,榕樹仍然巋然而立;異常的干旱能使別的大樹死亡,但它根扎得深又伸得遠,大旱大風都不怕;翠珠華蓋的外形美和堅韌不拔的內在美,調和統一,獨具風韻,同挺立的青松,難道不媲美而有余嗎?
美觀的榕樹,不僅在綠化、美化方面,大有用途;在用材、食用、藥用上也有廣泛的經濟價值。現在還發現它有強大的抗污染能力。據環保研究表明,高山榕樹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害氣體有明顯的抗性。在化工廠污染區,一公斤榕樹干葉58天可吸硫6.4克,吸氯2.47克。海南島熱帶森林中的大果榕,果大如梨,味甜柔美,當地群眾稱為“甜饅頭”。榕樹入藥,有促使人體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之妙。如榕須和榕葉芽,煎服或熬洗,有清熱解表或消炎抗菌之功,對鏈球菌、葡萄球菌引起的某些疾病有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