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8 08:45: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如何面對困難的名人例子:正視困難, 才能解決困難
在實際工作中要知難而進, 不要遇到苦難便低頭。
——馬寅初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會遇到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困難, 沒有人可以一直生存在順境中。如果一個人遇到困難時只知道逃避, 而不敢去正視困難, 那么困難永遠都不可能得到解決。
鄒韜奮先生說: “現實根本就是有缺憾的, 必然是不完全的, 必然是有著許多不滿意的, 甚至必然有著許多令人痛心疾首的、不能逃避現實, 不能逃避這種種, 就只有設法來對付這種種; 一個人或少數人來對付不夠, 就只有設法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對付。”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917年從美國留學歸來, 一腔熱血想要投身到祖國建設中去。然而當他接觸到當時中國的現實時, 感到非常震驚。那時候的中國軍閥混戰、生靈涂炭、百業不興、民生凋敝, 而在當時占了中國總人口的80%的農民們更是悲慘——貧窮、落后、愚昧、受欺凌、受壓迫……種種殘酷的現實與陶行知先進的思想和抱負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但是陶行知并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在美國留學的經歷, 使他看到了先進國家與落后國家之間的強烈反差, 這深深地刺激了陶行知那顆憂國憂民的心。他更加熱切地希望祖國能夠盡快地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
1926年, 陶行知毅然放棄了一切高官厚祿的挽留, 投身于鄉村教育建設當中。在二十年的從教生涯中, 陶行知先生抱著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的精神, 為中國的鄉村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我們在為自己的人生奮斗的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各種困難,有時候困難會讓我們的前途一片渺茫, 人生一片灰暗。世界上很多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 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功人士, 他們的人生也和我們一樣, 都曾經遇到過困難。但是他們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在困難面前, 他們始終微笑面對。最終憑借著不斷努力, 他們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這個世界不存在克服不了的困難, 除非你不愿去面對困難, 不愿去想解決困難的方法。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的時候, 美國正處于經濟大蕭條時期, 全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為了振興美國經濟, 羅斯福總統決定推行 “新政”。要知道每推出一部新的法律、法規都是不容易被民眾所接受的。于是羅斯福總統決定給美國人民作一次 “戰勝恐懼” 的演講, 因為他知道首先要做的, 就是振奮民心。演講中有這樣一句名言: “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模糊的、輕率的、毫無道理的恐懼本身!”
羅斯福以正視問題、蔑視困難, 積極尋找解決辦法的姿態, 果斷采取措施, 最終帶領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
一位將軍曾說過: “幾乎所有的憂慮和哀傷都是來自人們的想象而非現實。” 我們每天都有難題需要處理, 如果我們只會緊張、逃避,那么這些難題就會變得更加棘手。我們一旦正視困難, 就很可能發現它并非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麻煩。
一次, 哈佛大學新聞系一個學生問專欄作家亞當斯: “當你簽訂合同, 要每星期寫五篇專欄文章時, 你怎么能有把握每星期想出五項新意見? 你就不擔心寫不出來嗎?”
亞當斯回答: “如果容易到有把握的程度, 這份工作就沒有意思了。正因為我每天早晨都要苦思冥想, 我才感到我不是白拿薪水。”
學生繼續擴展下去: “如果想不出意見呢?”
亞當斯說: “我就坐下來強迫自己動筆。”
麥當勞創始人克洛克在五十二歲那年才創業, 之后也經歷過數次失敗。他說: “當錯誤發生時, 令人莫名痛苦; 但逐年累月之后, 這些錯誤, 我們稱之為經驗。” 敢于正視失敗的人勇于總結經驗, 因為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懈努力, 成功就會敲響自己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