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2021-12-07 22:22: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彬 通訊員 劉麗麗) 金秋九月,是收獲的季節(jié)。新蔡縣陳店鎮(zhèn)任集村的童書蝶和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給家人做好早飯,送孩子到村里的小學上學之后,便直接來到村里的村集體經濟廠房上班,廠房離家只有幾百米路程,每一步她都走得堅定且充滿信心。
任集村支部書記王建麗介紹說:“任集村地處陳店集西北三公里處,以前到集鎮(zhèn)上需要經過好幾個村莊,交通閉塞,是縣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何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是當時村里最要緊的事!
據悉,新蔡縣泰源服飾有限公司的老板名叫謝雙印,正是新蔡縣陳店鎮(zhèn)人。謝雙印原來在廣東省東莞市服裝廠做車間主管,后來又在新蔡縣恒源制衣廠做車間主管,積累了豐富的制衣經驗和人脈資源。2017年底,謝雙印決定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新蔡縣泰源服飾有限公司,主營外貿加工,廠里生產的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2018年,在陳店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新蔡縣泰源服飾有限公司入駐了任集村的集體廠房,公司共有兩個車間,總占地面積為800平方米,2019年公司的營業(yè)額達到了四百多萬元。自2018年入駐任集村的集體廠房后,新蔡縣泰源服飾有限公司為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就業(yè)崗位,現在車間固定上工人次約為4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7人。
“你今天穿的真好看,看起來可年輕了,一點都不像是兩個孩子的媽”9月7日,記者來到該集體廠房門口,遠遠就聽到了車間內傳出的朗朗笑聲。步入車間,只見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四十余名工人正在裁剪、縫紉、熨燙,大家有條不紊地趕制黑色運動褲,縫紉機的“軋軋”聲此起彼伏,布料在工人的手中來回擺弄著,偶爾幾聲打趣的笑聲,讓不大的車間充滿了活力。
順著工人們的眼光看過去,得知剛剛被說笑的人便是童書蝶,她穿了一件新衣服,大家夸她新衣服很稱她,顯得精神氣十足。
據了解,童書蝶是任集村的建檔立卡戶,因婆婆重病,2014年她家被定為貧困戶,在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后,她的婆婆還是在2016年去世了。2017年,她的孩子又生了一場大病,由于年邁的公公和年幼的孩子需要有人照顧,童書蝶沒有選擇,只能和所有貧困地方的農村婦女一樣,除了耕種幾畝薄地外,就是整天圍著灶臺轉,農閑時在附近打點零工,沒有穩(wěn)定收入。
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家庭開支也越來越多,丈夫在湖北務工,每個月微薄的工資僅夠孩子的醫(yī)藥費,全家人的生活越發(fā)難以為繼。2018年,當她聽村干部說村里建了村集體經濟廠房,并且正在招工的消息后,童書蝶興奮得不得了,和家人商量后便去報了名,成為了任集村集體經濟廠房的第一批工人,到現在,她已經工作將近三年時間了。
剛來村集體經濟廠房,童書蝶有些擔心,自己從來沒碰過縫紉機,怕笨手笨腳耽誤工作。經過培訓,童書蝶漸漸有信心了。“在家門口打工,既能掙上錢,還能照顧家人,啥都不耽誤。以前家里只有我丈夫一個人賺錢,家里生活很困難,現在我也能掙錢了,家里的生活費用都由我承擔,除此之外還能存下一點錢。”如今的她制衣剪裁、縫紉技巧樣樣精通,已經成為車間的模范。
“車間就建在家門口,家里有事隨時都能回家;钍怯嫾,只要你夠勤快,就能過上好日子。”在村集體經濟廠房工作,童書蝶每月收入最少能達到兩三千元。現在,她的生活變得充實,人也變得更加自信。“現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賺錢供孩子們上學,希望他們都能考上大學,徹底擺脫貧困。”童書蝶告訴記者。
村集體經濟廠房的創(chuàng)建,為附近村里文化程度不高、年齡偏大或因其他原因難以外出就業(yè)的貧困群眾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機會、提供了就業(yè)門路,讓他們在農閑時也能夠增加一點收入。 ?
陳店鎮(zhèn)黨委書記陶玉麗介紹說,村集體經濟是穩(wěn)定脫貧、鞏固脫貧成果、致富奔小康的一個很好的政策和措施,實現了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yè)增收,走出了一條由政府引導、群眾增收、企業(yè)增產、多方共贏的脫貧新路子。
下一步,陳店鎮(zhèn)黨委政府將會積極招商引資,對接更多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崗位,助力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
【來源:映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