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5 03:17: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李隆基已經很有才了,與其留下一個“不知何時會要命的聰明對手”,不如消滅更安全。因為,當時的李隆基還有更危險的敵人——太平公主,他的姑姑。兩個女人且都是長輩,對于李隆基來說:猶豫將會為自己的生命帶去威脅。
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家族。作為中宗李顯的妃嬪、后宮之首、太平公主的死黨上官婉兒也被李隆基順勢殺掉了。
那么,上官婉兒之所以被殺,主要是因為她與太平公主的關系,李隆基和上官婉兒是一對“注定要打起來的合作者”。他們都是一手拿刀殺敵人,一手拿劍準備刺擊對方。
另外,上官婉兒也是一位“類武則天”人物。未來終會是敵人。
(1)上官婉兒與武氏的恩仇談
有些人經常說,上官婉兒父親上官儀因為寫“廢后詔書”而被武則天所殺。因此,某些人就說上官婉兒與武則天有殺父之仇,在“神龍政變”中成為最大的既得利益之一。其實,這種觀點忽略了一點。即人性問題。
上官婉兒生于664年,上官儀死于665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可以說,她與上官家族除了“姓氏”上的關系外,在情感上、利益上沒有任何關系。同時,在唐朝,父兄被殺而忠心耿耿的人難道還少嗎?
平民百姓的“殺父之仇”,那是因為,平民百姓面臨的只有仇恨。但在封建社會的官場,特別是“殺父”者乃是朝廷、皇帝的情況下,那面對的將是:違法,以及丟去一切榮華富貴。上官婉兒這個在那個“儒家思想”并非絕對控制思想的時代,對于沒有任何感情的人會有諸如有些人說的“為了報仇”而推翻武則天的意圖嗎?
(2)“類武則天”的女人上到朝廷下到民間,三百年來有
其實,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長達幾百年的動亂中,在強勢少數民族性格浸染下,“北方悍婦”(這個悍婦并非一般意義的貶義思想)思維幾百年下,“武則天第二”的人其實上到朝廷,下到社會百姓家庭其實都存在。
上官婉兒自“武周時期”就已經通過輔佐武則天逐漸擁有政治影響力,其在二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上官婉兒皆可以“游刃有余”可見其政治人脈不簡單。加上唐朝特有的“社會風氣”,與上官婉兒暗有款曲者又有多少?她能夠催動的政治勢力又有多少呢?
李隆基發動了政變,并不代表他當時多么有政治影響力,而在于政變的突然性且成功了。但政變后,政治發展向何處誰也不知道。
綜上所述:上官婉兒乃是中宗的妃嬪,但與武三思等人卻有私情,韋皇后被殺后。因為其在武則天時期就協助天子處理政務。因此,在政治上非常成熟,各種人際關系、權勢范圍也都比較明晰。這樣的人,既可以憑借韋皇后被殺后,自己作為后宮之首的地位,為李隆基的父親登基設置障礙;又可以為天平公主提供重要羽翼。
為了確保“唐隆政變”中,李旦、李隆基父子獲利最大化,一切危險因素都應該被消滅或降低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