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3-11-10 06:13: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市大武侖地區,與基金公路交會,南至屏東縣林邊鄉,貫穿臺灣西部地區南北,是總長430.5公里(主線)的封閉式汽車專用道路系統。國道三號從1987年北二高部份路段開工后,一直到2004年1月11日中二高龍井到快官路段通車、全線貫通為止,總共興建了17年,建造經費新臺幣4580億元。公路沿途設置了55個交流道,13個系統交流道,11個收費站及7個服務區,除此之外為了與部分重要都會區相連,或是與原本的中山高速公路相連形成路網,沿途還設有多處環線或支線。
根據臺灣學者曹永和的研究,應該是在十六世紀中葉,由葡萄牙水手命名;臺灣人則是在日據時代才普遍知道有此稱呼,但當時的西班牙人稱臺灣為Hermosa?梢源_定的是,在1554年Lopo Homen所繪的地圖中,在琉球群島之南,已繪有 I. Fremosa。 “福爾摩沙”這名稱一直做為臺灣的國際名稱,日據時期一般沿用此名稱,但日語羅馬字“Taiwan”也開始出現;1950年代國民政府遷臺后,做為中文羅馬拼音的“Taiwan”使用愈趨普遍。 臺灣特有名稱中,早期發現的多是以“福爾摩沙”(及陽性形式)命名,后來發現的亦采用“臺灣”的名字,兼有陰性及陽性形式,如“Taiwaniana”、“Taiwanensis”、“Taiwanianum”。這些文字的中文名則均用“臺灣”。 擴展資料: 15世紀以來,自大航海時代開始,葡萄牙人在全球開辟新航線后,世界上許多地方便以福爾摩沙命名,遍布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地形亦包括海灣、海灘、島嶼、山脈、河流、湖泊、城市等。 在世界各地稱為“福爾摩沙”的地方發現的生物物種,經常都以“福爾摩沙”命名;包括原有的陰性詞,也包括其陽性形式。 例如“formosa”、“formosana”、“formosanensis”、“formosanus”等。國際上使用“Formosa”時,通常指的是臺灣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福爾摩沙
臺灣島在早期也被歐洲稱為“福爾摩沙”,而臺灣海峽則稱為“福爾摩沙海峽”。一般認為最早是16世紀中期,葡萄牙水手對臺灣島的驚嘆之語(忍不住喊著“Ilha Formosa!(意為美麗島)”,此說法尚無直接與明確的證據。根據臺灣學者曹永和的研究,應該是在十六世紀中葉,由葡萄牙水手命名;臺灣人則是在日治時代才普遍知道有此稱呼,但當時的西班牙人稱臺灣為Hermosa?梢源_定的是,在1554年Lopo Homen所繪的地圖中,在琉球群島之南,已繪有 I. Fremosa。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翁佳音認為,目前留存的可靠文獻顯示葡萄牙人絕大部分指稱臺灣本島為Lequeo pequeno(小琉球),反而是1580年代的西班牙人才比較確定以福爾摩沙來指稱臺灣)。當時此名的主要使用者為來自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的人。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期間,荷屬東印度總督安東尼·范·迪門等亦以此稱呼此地。“福爾摩沙”這名稱一直做為臺灣的國際名稱,日治時期一般沿用此名稱,但日語羅馬字“Taiwan”也開始出現;1950年代國民政府遷臺后,做為中文羅馬拼音的“Taiwan”使用愈趨普遍。臺灣特有名稱中,早期發現的多是以“福爾摩沙”(及陽性形式)命名,后來發現的亦采用“臺灣”的名字,兼有陰性及陽性形式,如“Taiwaniana”、“Taiwanensis”、“Taiwanianum”。這些文字的中文名則均用“臺灣”。
“福摩薩”是葡萄牙語和拉丁語的直譯,意思是美麗的島嶼。 葡萄牙人稱臺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在1950年代前是歐美對臺灣的主要稱呼。 從15世紀末開始,西方航海殖民勢力紛紛由大西洋向印度洋和太平洋擴張。1497年,一支葡萄牙殖民遠征隊就越過印度洋向太平洋進軍。1509年占領了馬六甲。1517年又侵入了我國的南中國海,在廣州設立了商館。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遭遇風暴,要求上岸晾曬貨物,乘機占據了澳門。 葡萄牙殖民者在急欲擴張的同時,把窺伺的目光盯住了我國的寶島臺灣。明萬歷二十二年即1544年,葡萄牙一支殖民船隊途經臺灣,遠遠望見島上山川雄秀,草木蔥蘢,不由發出Formosa的感慨,意為“美麗之島”。 這就是在西方殖民史上,被稱為歐洲對外殖民擴張急先鋒的葡萄牙對臺灣的所謂“發現”。其實,葡萄牙只是繼日本倭寇之后最早窺伺我臺灣的早期西方殖民者。 相關內容: 臺灣曾用名 先秦時,稱臺灣為“瀛洲”;秦滅漢興,稱臺灣為“東瀛”;三國時,又稱臺灣為“夷洲”;隋唐至宋朝時,稱臺灣為“流求”;元朝時,又稱臺灣為“琉球”。 明朝萬歷年間官方正式在公文中使用“臺灣”名稱,但直到明朝“臺灣”指代的都是臺灣省臺南地區。清朝時官方才將全島正式定名“臺灣”,并設隸屬于福建省的“臺灣府”,在光緒年代之前是臺灣唯一的“府”,1885年設臺灣省。臺灣省的簡稱取省份名首字“臺”。
《模擬城市4:福爾摩沙》是一款以城市為主題的模擬經營游戲,玩家可以在游戲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建造一座城市,并管理這座城市的交通、人口、醫療等等方面。模擬城市4是一款即時策略及模擬建造城市的電腦游戲,由美國藝電旗下的Maxis所制作發行,屬于模擬城市系列中的第四集。比起前代,加入了更多真實世界都市的要素,而且和前代不同的是這代可以建造一整個區域內的所有城市,將整個區域變成一個都會區,且玩家可以將在模擬市民內的人物輸入游戲中,讓模擬市民變成都市居民的一份子,借此更了解整個都市個別區域的發展情況。
福爾摩沙一詞音譯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均為“美麗”之意,也寫作福爾摩莎。15世紀以來,自大航海時代開始,葡萄牙人在全球開辟新航線后,世界上許多地方便以福爾摩沙命名,遍布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地形亦包括海灣、海灘、島嶼、山脈、河流、湖泊、城市等。在世界各地稱為“福爾摩沙”的地方發現的生物物種,經常都以“福爾摩沙”命名;包括原有的陰性詞,也包括其陽性形式,例如“formosa”(此者也常是“美麗”的形容詞,不一定與發現地有關)、16世紀,葡萄牙人發現有臺灣這個美麗的島,便說出:“依爾哈!福爾摩沙!”“formosana”、“formosanensis”、“formosanus”等。國際上使用“Formosa”時,通常指的是臺灣。
“福摩薩”是葡萄牙語和拉丁語的直譯,意思是美麗的島嶼。 葡萄牙人稱臺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在1950年代前是歐美對臺灣的主要稱呼。日本古代曾稱臺灣為“高砂”、“高砂國”、“高山國”。 清朝更名為“臺灣”,并設置臺灣府,隸屬于福建省,這是臺灣的正式定名。而臺灣由于物產豐富,又稱“寶島”。臺灣地區在部分國際場合的代稱為“中國臺北”。 擴展資料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省主要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臺灣,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 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鄭成功收復;清代1684年置臺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 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政府重新恢復了臺灣省的行政管理機構;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據臺灣 ,1954年美國同臺灣當局簽訂《共同防御條約》,造成臺灣同祖國大陸分離的狀況。 臺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于19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之列。 臺灣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在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制造等領域領先全球。 臺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山族的南島文化亦有影響,近現代又融合日本和歐美文化,呈現多元風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臺灣
因為臺灣地區1992年式車牌,共有“臺北市”“高雄市”“臺灣省”“金門縣”“連江縣”五種地名小字。 臺灣最早的汽車牌照都標注有地名的,但隨著機動車的日益增加,原來的號段就不夠用了,只好換成現在的拼音加字母形式了。其實當初臺灣的汽車牌照上的“臺灣省”并不是大陸主張的“臺北市作為省會”的臺灣省。 臺灣地區現狀實際轄有臺澎金馬:臺灣島、澎湖島、金門、馬祖(連江)。金門、馬祖屬于“福建省”。臺北、高雄屬于直轄市,它們的車牌上標注的是城市名,剩下的部分即屬于“臺灣省”。 擴展資料: 在臺灣,一般小車的車牌是白底黑字,新領的車牌是 3個英文字母+4個數字。2007年以前領的車牌,雖然一樣是白底黑字,但是英文數字只有兩個+4個數字,而且車牌上會有臺灣省,臺北市或高雄市的中文字樣。 車牌有的是數字在前,有的則是數字在后,看車牌就可以知道是在什么時候領的了。至于摩托車則是三位數字,和小客車有點不同,但一樣是白底黑字(重型機車除外)。
十五、十六世紀的地理大發現與新航路的開辟,人類進入海權時代,同時又盛傳東方地區有遍地的黃金與香料,使得當時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新興海權國家,紛紛派遣船只到此勘探,對遠東地區發展轉販貿易。
自十六世紀中葉以后,遠東地區的海上航運逐漸頻繁,有許多航海路線通過臺灣海域附近,當時的葡萄牙船員在經過臺灣海面時,從海上遠望臺灣,發現臺灣島上高山峻嶺,林木蔥綠,甚為美麗,于是高呼“Ilha Formosa!”這句話,即“美麗之島”的意思(Ilha相當于英文的island)。
當時的葡萄牙人將擴張的重心放在中南半島上,因此臺灣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路過的美麗景點,但是“Formosa”這個名稱卻被日后的荷蘭人沿用至今,所以到現在仍有很多人喜歡將臺灣寶島稱之為“福爾摩沙”,這就是“福爾摩沙”的由來。
1554年,“福爾摩沙”之島名,首先出現在葡萄牙制圖家羅伯 歐蒙( Lopo Homem)所繪制的世界地圖上,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由歐洲人所繪制的、出現臺灣島名的地圖。此地圖,是以八幅的羊皮紙繪制而成,原尺寸為149×230公分,現藏于佛洛倫特斯考古博物館
FORMOSA是葡萄牙殖民者對臺灣的稱呼,在TAIWAN以前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一隊葡萄牙商船從歐洲大西洋岸邊起施揚帆,繞過南非洲,駛經印度洋,在中國澳門補給后,轉舵東北,欲到“日出之國”去做生意。那些碧眼紅發的船員們,個個是飽經風濤,開盡眼界,看夠大半個地球綺麗景色的旅行家。船隊在暮色中駛入福建省平靜的海域。黎明時分,酣睡著的人們忽被大聲叫喊吵醒,那是值班水手在高呼:“iihas !
Formosa ! Oh! Formosa!“譯成中文就是:”島!美麗!噢,美麗!“人們紛紛跑上甲板,向東眺望,但見晨光熹微之中,萬頃碧波盡處,浮現綠如翡翠的崇山峻嶺,林木蔥寵,飛瀑如練。俄而,一輪紅日從一座聳入云天的積雪高山后緩緩升起,漫天彩霞映得碧海流金,繽紛斑斕,更襯托出島上蒼山翠嵐,儀態萬千,真是航遍三大洋也未曾見過的美麗他島啊!
這就是西方國家首次發現中國臺灣的情景。從此,“福摩薩(Formosa )--美麗島”這個稱號便跟著歐洲航海家的行蹤傳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