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6 08:27: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綜述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將去往何處?
這是人類自有智慧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早在古代,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有對人類的起源進行了研究,只是因為當時的科技和知識儲備下,人類并沒有對世界和物質有一個非常科學的認知,只能從唯心主義的層面去認為是神明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
比如在我國古代,女媧造人的說法流傳了上千年之久,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相關的傳說了。在這些故事里,女媧是人身蛇尾的正神,用泥土仿造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類,又教會了他們婚姻來延續種族,因此也是婚姻之神。
而在西方《圣經》當中,上帝耶和華在創造了世界以后,用泥土按照自己的樣子創造出了人類的祖先,也就是亞當,并取下了他的一根肋骨,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女人——夏娃。
上帝還特意造出了一個漂亮的樂園,里面有各種珍寶,還有許多美麗的樹木,其中就有一個分別善惡樹。然而因為一條蛇的引誘,夏娃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帶著亞當吃下了禁果,從此被趕出了伊甸園,成為了人類的祖先。
而在現代社會,絕大多數的人們都認為人類是來自于遠古時期的古猿,是它們在長期的進化和發展當中演變成為了如今人類的樣子。而從這一起源說的基礎上中,又衍生出來了多種起源論,比如一度在國際上非常火熱的“非洲起源論”演變出來的“夏娃理論”。
夏娃理論
我們都知道“夏娃”是指《圣經》當中,上帝用亞當肋骨創造出來的女人,那么“夏娃理論”指的又是什么呢?事實上,這里的夏娃也正是引用了《圣經》當中的說法,有人類祖先的含義。
持有“夏娃理論”的人們認為,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人種其實最早都是來自于非洲的一個具體的女性祖先。
為什么科學家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別急,我們慢慢看下去。
在上個世紀,各個學科的領域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其中1953年,科學家們提出了遺傳物質DNA的結構模型,從而開始推動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到了70年代,基因工程甚至已經應用到了實際當中,成為了現實。
在分子生物學發展的基礎上,1963年人們發現人高等動物當中的子代線粒體DNA只可能來源于母親,而不可能來源于父親,因為父親的Y染色體會在精卵的過程中被分解消失。
在80年代,威爾遜小組通過對全球不同種族的148個胎盤線粒體DNA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發現不論是什么種族、什么國家、什么膚色,這些線粒體DNA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差異只有大概0.32%。
而其中,來自非洲的女性之間變異反而是最大的,而變異往往就意味著傳承的代數,通過計算,非洲大概傳了20萬年,而亞洲和歐洲卻只有13萬年左右。
通過追溯原型,威爾遜小組發現經過了長時間的進化發展后的現代人類線粒體DNA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類型,第一個存在于所有種族內,第二個確實只出現在非洲人當中,而通過對第一個類型的線粒體DNA進行分析追蹤,最后發現其實所有的種族的源頭也同樣是在非洲人中。
也因此,威爾遜小組得出了結論,認為現代人類其實都是傳承于非洲一位女性,她的后代在13萬年以前從非洲來到世界各地,逐漸淘汰了本地的原住民,甚至沒有與他們發生混合。
因為如果有所混合,那么現代人體內必然會出現其他多種不同的線粒體DNA,而不是高度一致。
然而科學領域向來是非常嚴謹的,雖然“夏娃理論”得到了許多科學家們的支持,但也有更多的科學家提出了質疑,很多人認為世界各個區域的現代人并非都是來自于非洲的單一起源,而是由本地的智人所進化出來的。
比如一些古人類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堅決反對這一說法,認為“夏娃理論”是錯誤的。
對“夏娃理論”的質疑
國際上除了“夏娃理論”的單一起源說,還有一種假說,即“多地進化說”,而我國的吳新智院士就是該假說的三大代表性科學家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就一直與“夏娃理論”處于“針鋒相對”的地位。
在早期“多地進化論”并不占有優勢,更多的人反而更加相信“夏娃理論”,這也一度成為了當時國際上主流的思想。
直到2010年,德國的科學家們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發現他們的竟然與現代人的基因有1%至4%的基因雜交,這意味著當初“夏娃理論”的假設基礎并不存在——他們認為來到非洲的夏娃后代并未與原住民進行混合雜交。
2014年科學家又在1000多位現代人類當中又發現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甚至達到了30%和40%,更是說明了夏娃理論的錯誤性。
吳新智院士表示,現在就根據DNA的研究而得出結論,還為時尚早,因為現代人的基因變異可能在幾十年萬年以來只有很少的一點,而到底是多少,目前還沒有科學家能研究清楚,別說用現代活人的DNA去研究幾十萬年以前的古人DNA,這必然是有著不確定性的。
就比如一位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原本4萬年前左右化石上的線粒體本該有的基因,在現代人中卻發生了改變,來到了第11號染色體里,足以說明了兩者的變化。
早期甚至有國內的科學家發表相關的論文,認為在距離現在6萬年到1萬8000年之前,當時的地球正好處在冰期,而中國的原始居民因為無法忍受寒冷而死亡,因此被非洲的現代人所替代,成為了我國的祖先。
然而事實上,根據其他科學家對于當時中國環境的研究,以及舊石器時期的證據表明,那時候的中國是非常適宜居住的,同時也有著本地居民在生活。
而中國發現的更多化石已經成為了反駁“夏娃理論”的關鍵性證據,比如早在1995年5月發現的曙猿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古猿化石,出現在大概4500萬年之前,比象征著非洲起源說法的法尤姆高等靈長類化石還要早了1000萬年左右,更是說明了人類的起源或許并不只是局限于非洲。
同時,我國的古人類化石也表明了中國的原始居民延續從未斷絕,從1985年重慶發現的巫山人,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它距離我們現在大概相距250萬年的時間,屬于直立人。
除此之外發現在湖北的建始人距離我們現在有200萬到250萬年,與非洲祖先幾乎存在的時間相似,更是強而有力的反駁“非洲起源說”的證據,并且建始人也顯示了我國古人從南到北的遷移過程。
更多的,則有發現在河北的200萬年前的泥河灣遺址群,以及在山西的與如今相距180萬年的西侯度猿人,這些遺址和化石都表明了我國直立人的發展進化。
而后面的化石,從元謀人、鄖縣人、藍田人等等,一直到距離現在只有1萬年時間的東胡林人,都有著非常完整且連續的發展時間。
假設真如“夏娃理論”所言,非洲人從13萬年前來到世界取代本地人,那么在13萬年前,我國的化石表明當時有馬壩人,晚個1萬年也有丁村人。
如果是像之前國內科學家所說,非洲現代人是在6萬年前到1萬8000年前來到中國,那也有距今10到5萬年的麗江人正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發展,后面也有河套人、柳江人、資陽人等等,都有著清楚而明顯的連續進化鏈條。
并且在發現的古遺址當中,科學家們也并未發現含有非洲文化元素特征的古文物。
同時吳新智表示,中國的人類古化石其實與非洲和歐洲的古化石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國的古化石都有長方形眼眶、顏面扁平、上門牙鏟形等等的共有特點,并且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類化石的形態特征變化都有著連續性。
反觀非歐的古人類化石,顏面都向前突出去的,而且這些地區的現代人也只有少數的人是鏟形的上門牙。
但是我國的古人類也并非就是單獨繁衍,吳新智院士認為,我國的古人類也有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古人類進行了基因之間的交流,比如馬壩人的眼眶是圓形的,與歐洲的尼安德特人相同,還有柳江人、資陽人和麗江人也有歐洲尼人的特征,足以表明這些人種與西方也進行過交流。
也因此,吳新智院士在1998年提出了與“夏娃理論”全然不同的“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假說。
結論
然而人類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在現有的技術來看,科學家們并無法給出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
吳新智院士就曾經說過,科學的研究只能根據現有的證據來分析,以現階段的水平來推測最大的可能性,只有等到新的證據出來了,才能去進行下一步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