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7 15:36: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曾吃過仙桃,而“桃”又與逃同音,有避禍之意。況且桃花本身也非常的艷麗,而深受人們的格外喜愛。白居易的這首《大林寺桃花》卻也別有情趣。全詩二十八個字:“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人間”二字在這里別有深意,綜合后面的文字,是指我們生活的地方。而“大林寺”就不是指凡間了,而是比喻我們常說的仙境了。大意是:凡間的四月桃花早已敗落,大林寺的桃花卻剛剛開始盛開。而引申之意為:自己已經進入生命的暮年,人生的快樂早已不在,可是來到大林寺卻感到自己非常的年輕,獲得了久違的幸福快樂。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一個“恨”字寫出作者的遺憾,在這里是指自己年華逝去。“春”是指自己生命的春天,也就是年輕時。表面之意是指:經常遺憾春天已經結束再也找不到,卻不知春天在這里。“覓”字在這里有尋道之意。此句的引申之意為:經常悔恨自己年華逝去而無法挽回,卻不知道原來修煉可以得到返老還童,重拾青春。
此時看似寫桃花,卻是寫春天,看似寫春天,實則寫青春年華,而保持青春年華的最好的方法卻在寺院,也就是通過修煉了。中國有個故事叫“黃粱一夢”,榮華富貴轉瞬即逝,而永得人身的方法就是通過修行返本歸真、得道圓滿。文:林雨
白居易的修煉人生鑄就了不朽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