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2-02 14:24: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一生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歷四帝,她的名字與清初許多重大的事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歷史上的孝莊到底是什么人?孝莊皇后有沒有下嫁給多爾袞呢?為什么孝莊文死后未進皇陵?諸多疑惑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姓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外文名:EmpressDowagerXiaozhuang
別名:孝莊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
國籍:中國(清朝)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蒙古
出生日期:1613年03月28日
逝世日期:1688年01月27日
職業:莊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墳墓:昭西陵
孝莊對于大清朝而言,是一個具有重要地位的女人,她歷經三朝,輔佐了兩代帝王,可以說,沒有她也就沒有后來的千古一帝康熙。而孝莊本人雖然輔佐了兩代帝王,卻沒有像慈禧之流把控朝政,手段高明、才能出眾,但卻不戀棧權位,對少年康熙的謀策頗有指點,但從未越俎代庖;為清朝國力打下基礎。她也因此受到康熙的敬重與愛戴。
孝莊大約不會這么處理,康熙14歲殺鰲拜,26歲強行消藩逼反吳三桂,可以說惹下天大的亂子,對于有些事孝莊其實是想從緩的,但是既然康熙做了孝莊就全力幫他安撫群臣,準備榮辱與共。
如果把孝莊換成慈禧大約她的策略就是把康熙先控制住,殺了建議消藩的大臣,然后安撫吳三桂,藩當然還是要削的,但是這事兒要老娘來做,功勞是我的,你個小娃子胡搞就不行。
就像戊戌變法,其實一些策略她還是繼承了下來,但是和光緒已經沒有關系了。孝莊在康熙二十六年,以七十五歲的高壽,走完了她的生命旅程。
按清代后陵規制,一般死的比皇帝晚的皇后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專門的后陵,和已故皇帝合葬。而孝莊死后,靈樞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
據史書記載,孝莊太后之所以沒有與皇太極合葬,是因為她病危時,曾對康熙皇帝說:“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于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
對于其他妃嬪來說,死后能夠和先皇合葬,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但不是誰都可以和皇帝合葬的,一般只有有皇后稱號的人,才能夠得到這個待遇。
而孝莊卻是自己推掉了這個別人想要得到的榮耀,選擇獨具一隅,年少的時候不懂,漸漸長大,才漸漸體會出這個智慧女子的心胸。
雖然孝莊后來名動天下,在史書上也是功高偉績,然而昔日,當她還是皇太極宮里的莊妃時,日子卻是頗受冷落的。皇太極最喜歡的是宸妃海蘭珠,對于其他妃子都很少注意,雖然他和莊妃有了福臨,但是彼此之間并沒有感情。當時的莊妃,就像是皇太極宮里的一件擺設品。
而孝莊是何其智慧的女人,或許說,她自有自己一番淡然的處世哲學,不屬于自己的,自己沒有得到的,也不屑于去搶。就像是政權,很多后宮女子,都在逐漸輔政的過程中,被權勢迷了眼,漸漸忘記自己的初心,給皇帝親政帶來諸多困擾,如呂雉,如慈禧,而孝莊卻是將康熙輔佐成一個合格君主之后,便慢慢收手,不再插手政事,這樣的收放自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皇太極的身側之位也是如此,皇太極生前,作為莊妃的她,未能占的一席之地,死后也就不屑于再去爭寵。生前尚沒有,何況是虛無縹緲的身后事呢?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孝莊和當時的睿親王多爾袞有過一段情,并且曾經于順治年間下嫁多爾袞,如果孝莊心屬多爾袞,她的此番遺言,或許也更能讓人有所體會了吧。多爾袞彼時是清王朝實際的統治者,從“叔父攝政王”晉升到“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地位越來越高,權勢越來越大,幾乎成了太上皇。他不用向皇帝跪拜,所領取的俸祿,居住的府邸,穿戴的冠服,儀仗的種類,都昭示著他“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地位。很多時候,因為福臨年紀尚幼,而孝莊又是一介女流,清王朝皇權的權杖,其實是被他握在手里。 而多爾袞為所欲為的做法,得罪了不少朝廷老臣。比如逼死了逼死肅親王豪格,迎納豪格之妃;比如剝奪了濟爾哈朗攝政的權力,立弟弟多鐸為輔政叔王;比如他對兩黃旗子弟的打壓……
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看在眼里,包括孝莊太后和福臨,但沒有人敢言語。一旦惹怒了多爾袞,后果都是可怕的,福臨還可能被剝奪皇位。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外狩獵,過度勞累加上風疾,跌馬摔傷,醫治不力而死。暴風雨前長久的寧靜,終于被打破。僅僅一個多月后,多爾袞在孝莊太后和福臨的授意下,朝臣們羅列了多爾袞生前的十多條罪狀,以其“謀逆果真,神人共憤”,將墳墓挖掘開來,棍打鞭抽尸體,甚至割下多爾袞的頭顱,暴尸示眾。
孝莊死后,敬重祖母的康熙也果然遵照她的遺愿,沒有將她和皇太極合葬。孝莊死后,將她的梓官停放在宮中十七天,尊溢旋上旋停,在整個康熙朝一直沒有啟用;梓宮安放在奉殿長達三十八年之久,孝莊的陵寢一直沒有著落,直到雍正三年才造建了昭西陵,成為了孝莊的長眠之所。
可以說大清在孝莊康熙爺孫倆的手里開始騰飛走向盛世,于慈禧手里走向墳墓,有人寫韓信的詩句是:生死兩婦人。用到大清王朝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