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2-03 15:49: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秋天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孩子抵抗力低下更容易感冒,讓人揪心。下面就從中醫角度,為大家解讀,小兒不同類型感冒應該怎么應對。
中醫如何認識小兒感冒?
中醫認為,衛外不固是小兒反復感冒的基本病機。感冒因為邪氣入侵。同樣條件下,并非人人感冒。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反復感冒的根本在于肺衛不固,小兒適應力與抗病力低下。
小兒感冒的中醫分型
1、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主要癥狀是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周身關節酸痛、鼻塞流清涕、噴嚏、咽喉癢、咳嗽、咯稀白痰、舌苔薄白、脈浮緊。應選用疏風解表、發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藥,服藥后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散風寒。
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有:正柴胡飲顆粒、九味羌活丸等。
2、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是外感風熱、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主要癥狀表現為發熱較重、微惡風寒、頭痛、咽痛或扁桃腺腫痛、 鼻塞、流黃涕、咳嗽、咯出黏痰或黃痰、口渴喜飲、舌苔薄白微黃、脈浮數。治療應選用清熱宣肺的清熱解毒、辛涼解表藥,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卜湯或梨湯。
治療風熱感冒的中成藥有:板藍根顆粒、抗病毒口服液、清熱靈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等。
3、時行感冒
時行感冒即西醫所說的流行性感冒,又稱“流感”。與風熱感冒相似,但發病快、病情重,常伴有高燒、怕冷寒戰、頭痛劇烈、肢體酸痛、疲倦無力、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有力等癥。治療宜清熱解毒、疏風透表。一般而言,治療流感的中成藥物與針對風熱感冒的藥物類似,但對于兒童、老人、或體弱的患者,嚴重流感或可誘發高熱驚厥、并發細菌性肺炎,引起心臟損害等。因此,對于嚴重流感患者,應及時就醫,積極進行退熱治療和抗病毒治療。
小兒發熱
“小妙招”—— 四步降溫法
(1)開天門:兩拇指自眉心交替推至前發際30~50次。
(2)推坎官:兩拇指自眉心沿眉梢兩側分推30~50次。
(3)揉太陽:兩拇指揉太陽穴(位于頭部側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向后一橫指的凹陷處)。
(4)清天河水:由腕橫紋推向肘橫紋100~500次。
“小提示”——治病預防均不少
(1)寶寶們發熱后,首先要判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發熱,雖然小妙招的“四步降溫法”效果顯著,但是針對不同程度的發熱,治療效果亦不同,要及早去醫院診斷和治療。
(2)為了加強退熱的作用,在推拿時可以用涼水、酒精等作為輔助的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