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7 08:36: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
雄安的寺廟有很多,頗有名氣的也不少。但大都經歷歲月變遷,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如今僅存者,多為后世重修。
這些寺廟并不僅僅與宗教信仰有關。通過它們,可以發掘雄安的歷史,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
容城縣晾馬臺鎮有一古寺名為明月禪寺,相傳建于唐代,屬臨濟宗一脈,歷代高僧輩出。歷史上曾三次被毀三次重建,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又重修了大雄寶殿。此寺較為特別之處是這里建有一座六郎祠,在傳統的佛教道場是沒有楊六郎的,而這六郎祠則是為紀念楊六郎在此抗遼、保家衛國的功績而加蓋的。
游覽明月禪寺,除了蕩滌心靈的塵埃,更多的是在腦海中浮現當年宋遼交戰的古戰場,秋風蕭瑟,鐵馬冰河。
更為有名的是位于鄚州鎮的藥王廟,這座廟為紀念神醫扁鵲而建。“天下大廟數鄚州”,不僅指藥王廟大,也指這里的廟會規模之大。如今,每逢佳節,這里廟會規模依然盛大,往來民眾達十萬之多。
據傳,藥王廟全部竣工后,萬歷皇帝欽命立鄚州廟會,敕令全國各大商號“咸來鄚州趕會”。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曾記其盛:“每年四月初,河淮以北,秦、晉以東,宣、大、薊、遼諸邊,各方商賈輦運珍異,并布帛菽粟之屬,入城為市。”
站在藥王廟前,仿佛可以看見當年的繁華盛景。
除了這些廟宇,雄安人還“崇文尚武”。
在雄縣的孔碼村,有一座“雄州孔氏家廟”,為孔碼村孔氏家族所建,該村孔氏家族系孔子第五十七世的嫡傳后裔。據孔氏族譜記載,孔碼村原有“孔氏家祠”“節孝牌坊”等建筑。“孔氏家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后損毀。2014年,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輝作為主要出資人,與族人齊心協力,重建“雄州孔氏家廟”。
祭拜孔廟,不僅是對于圣人的供奉,更多的對于儒家文化的傳承,對雄安文脈的延續。
這里的人民不僅“崇文”,更加“尚武”,這里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燕南趙北古戰場,蕭蕭易水別荊軻。瓦橋關上,楊六郎退拒遼兵。白洋淀里,雁翎隊痛擊日寇。這里有道不盡的英雄氣••••••
在安新縣大王村,有一座原建于明代的關帝廟,后損毀。現在的關帝廟是1991年由村民自發出資重建的。關帝廟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現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3萬余座。孔圣與關帝,一文一武,恰恰也是雄安文化的一種體現。
行走千年以前曾是古戰場的雄安,輕輕閉上雙目,耳畔仿佛傳來“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文人風骨。 (文:崔濤 圖: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