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2-06 15:00: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由于工作需要,我經常去德國議會大廈旁聽聯邦議院會議。這里能遇到一些政要,偶爾能跟他們聊聊或者順便采訪一下。其實我更愿意在議會大廈里到處逛逛,畢竟這棟建筑承載了太多歷史。
某天在負一層,我發現了非常有意思的東西。
3月23日,在德國柏林,一名女子騎車經過議會大廈。新華社/美聯
那天我從北小門進去,穿過議員休息區后來到一段向下的階梯。走下階梯是一個地下通道,將馬路對面的議員辦公樓和議會大廈連接起來。階梯旁邊,有一處由深棕色墻壁隔出的小隔間。
走進去看,隔間呈長條形,十多盞老式電燈吊在天花板上。昏暗的黃色燈光籠罩下,讓人感覺像是穿越歷史。四周墻壁上排滿一個個銹跡斑斑的小鐵盒,就像是中藥鋪里的藥材柜。
每個盒子上,都貼著一張紙條,記錄著一個人名、政黨名以及年代。盒子上沒有拉手,貌似也打不開。這些鐵盒子以年代排序,從1919年開始,到1999年結束。
紙條上的人名,有許多為人們熟知。比如在波蘭華沙猶太人遇害者紀念碑前下跪的西德總理勃蘭特、現任總理默克爾等。
我順著年代找,看到一個鐵盒子上寫著:“Adolf Hitler, NSDAP, 1933”。希特勒!NSDAP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縮寫,人們更熟悉它的另一個名字——納粹黨。
除了希特勒,納粹二號人物戈林、黨衛軍頭目希姆萊、宣傳部長戈培爾等人的姓名在這里都能找到。
在德國,這些臭名昭著的名字和納粹黨可謂最大禁忌。行納粹禮、展示納粹標志以及否認猶太人大屠殺和美化戰爭,輕則罰款,重則入刑。
議會大廈見證了德國近代歷史的很多大事件。1933年,納粹黨在這里制造縱火案,為掃除異己提供了借口。1945年,柏林解放的標志場景之一便是蘇聯紅軍士兵把紅旗插上這座建筑樓頂。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將勝利的紅旗插到了柏林議會大廈頂上。當天,希特勒自殺身亡。新華社發
75年過去了。議會大廈內的墻壁上,蘇軍士兵留下的俄語涂鴉仍然清晰可見。但這里,竟然能出現納粹戰犯的名字嗎?
小隔間外,不同語種的宣傳冊道出了緣由。原來,這是一個裝置藝術作品,名為“德國議會議員檔案”,由大約5000個鐵盒子組成 。按照德國聯邦議院的官方表述,每個鐵盒子都代表著一名自德國1918年結束帝制以來“通過民主和自由選舉產生的”議員,其中包括287名納粹黨成員。
1999年,法國籍藝術家克里斯蒂安·博爾坦斯基把這個藝術作品放置在這里。博爾坦斯基1944年出生于剛從德國占領中解放的巴黎,他的父親是一名烏克蘭猶太人。德國聯邦議院網站介紹,博爾坦斯基的這件作品主要想表現“人們如何認識過去 ”這個主題。
幾年前,標記希特勒名字的鐵盒損壞,隨后被修復。媒體報道后,引發德國社會對這個藝術作品的爭議。
一些人認為,在議會大廈展示納粹分子的名字不妥。有人質疑,納粹的上臺真是通過民主選舉嗎?面對爭議,負責文化事務的國務部長莫妮卡·格魯特斯表態,不會把希特勒和納粹黨議員名字拿掉,保留他們的名字展現出德國面對歷史的自信 。
那場爭論沒有改變這些鐵盒的命運。如今,它們依然擺放在議會大廈,向公眾開放。
公眾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那段歷史的態度。聯邦議院發言人曾告訴媒體,貼有納粹黨員名字的鐵盒經常被砸壞,或者名字紙片被撕毀。最近一次是2019年9月,戈培爾和戈林的鐵盒子也被砸壞了。
與黑暗歷史劃清界限,這是德國社會的主流民意 。就在議會大廈內,德國聯邦議院每年一月底都會舉行紀念活動,悼念納粹暴政的受害者。“歷史的教訓”“悲痛與羞愧”“永久的責任”……每年,德國政要都會表達對二戰歷史的反思。
1月29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站立者)在位于柏林的德國聯邦議院發表講話。當天,德國聯邦議院舉行儀式,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5周年,緬懷納粹大屠殺受害者,警惕反猶主義抬頭。新華社/法新
“類似的展覽和藝術品很多,雖然是在紀念歷史,但目的是著眼未來。 ”后來,在一個紀念猶太人大屠殺的圖片展上,策展方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政治教育部副主任安德烈亞斯·克萊內-克拉內堡對我說。
阿登納基金會附屬于德國最主要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舉辦各種活動紀念納粹受害者,反思德國歷史罪行,是克萊內-克拉內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必須向公眾強調德國人和德國國家犯下的反人類罪,讓后代有更多的罪責意識,從而讓大屠殺永遠不再發生。”他說。
自新才能自信。反思歷史,才能拋下包袱,繼續前行。
在德國議會大廈的這個角落,沉重的歷史氛圍下,也有一些讓人感到放松、會心一笑的現代印記:在默克爾的姓名條上,有人用圓珠筆畫了一顆小愛心,旁邊寫著“Liebe von Nuriana(來自Nuriana的愛)”。
那是一份對德國現任女總理,也是任期最長總理的敬意。
-END-
記者:任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