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6 20:56: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前言
了解李益,更多是從其七絕而來,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中認為:“七言絕,開元之下,便當以李益為第一” 。
其七言絕句常常被認為盛唐以后第一人,甚至有人將其與王昌齡和李白相比肩:
七言絕,開、寶而下,足稱獨步。明朝許學夷《詩源辨體》
七言絕句,中唐以李庶子、劉賓客為最,音節神韻,可追逐龍標、供奉。清朝沈德潛《唐詩別裁》
致于他的五七言律,則評價不一,清代潘德輿《養一齋詩話》認為是其短處:
大抵益詩深于七絕,律體乃其所短。
《詩源辨體》中,許學夷認為其五律可以和盛唐的開元、天寶年間作品有一比:
五言律,氣格亦勝,《白馬羽林兒》一篇,可配開、寶。
清末學者丁儀在《詩學淵源》中認為,李益的七律也很有特點:
近體七律如《馬嵬》諸作,雖格高調逸,晚唐莫及,然已為西昆“三十六體”之宗矣。
西昆,是宋初詩壇一個詩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大多師法李商隱詩;“三十六體”是指李商隱 、 溫庭筠 、 段成式,他們三位皆排行第十六而詩文則以儷偶相夸,世稱“三十六體”。
從后人的評價中可以看出,李益是中唐詩人中的佼佼者,以絕句見長。不過說起李益,不能不提到他和歌妓霍小玉的風流韻事。雖然真假不得而知,但是在一本廣為流傳的傳奇小說中被寫成了忘情負義的渣男和心理變態者,在李益的人設上總是一個污點。
一、少年得志的詩人李益
李益(748—829)原本是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安史之亂以后,強盛的大唐一蹶不振,在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涼州陷于吐蕃。李益一家遠離故土,搬到了洛陽居住。
大歷四年(769),李益21歲時登進士第,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21歲中第算是年少有為了。
后來白居易進士及第后,得意之余作詩自夸: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那時自稱同榜進士中的白居易,其實已經27歲了,比起李益還年長了6歲。
李益中第后授華州鄭縣尉,兩年之后,學霸李益又中諷諫主文科,擢鄭縣主簿。大歷九年,李益入渭北節度使臧希讓幕,隨軍北征備邊。
年輕時的李益,其五律的代表作有《喜見外弟又言別》、《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等作品。
《喜見外弟又言別》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這首詩注意其對仗的特點,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其中“初見”常常當作動詞,舊容是名詞,這種寬對是現代人學詩不敢下筆之處。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這首五律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多一些。
第2句中,思,仄聲。臨牖思悠哉,中仄仄平平。
頷聯不對仗: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這種僅有一聯對仗的“五律”在唐詩中也有不少,但不是主流。
復動竹,三仄尾,是唐律詩中常見的變格。
頸聯出句拗:時滴枝【上】露,中仄平仄仄;對句救拗:稍沾【階】下苔,中平平仄平。【階】救【上】。
二、中年李益的軍旅生涯
李益邊塞詩最有名是幾首七言絕句,如《塞下曲》、《夜上受降城聞笛》、《從軍北征》等,可為七絕冠冕之作。
其七律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同崔邠登鸛雀樓》等,境界壯闊,氣勢雄健,但是沒有盛唐詩人舍我其誰的氣魄。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安史之亂以后,唐朝大傷元氣,人們也不再有盛唐時期自信心。倚劍白云天,自是豪放之語,但是加了一個“何人”成了疑問,不免令人氣餒。結尾處更能感受出來,中唐邊塞詩從盛唐的豪邁轉為凄婉: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后四句不脫“泉”字,是詩家的本色。“凍合”傳“分流”,有冬去春來的轉變,收復故土有重見天日之感。第七句又是一轉,莫遣行人照容鬢,喜中見悲。
《同崔邠登鸛雀樓》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云樹共茫茫。漢家蕭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為長。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沈括《夢溪筆談》中評價:
河中府鸛雀樓二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渙,暢諸三篇能狀其景。
這是一首標準的七言律詩慣常作法,第一聯破題“登鸛雀樓” ,前兩句中的百尺檣、汀洲云樹都是登樓所見。第二聯繼續寫景,但是有古今之感:漢家蕭鼓、魏國山河,一聽覺一視覺,氣象雄偉宏大。第三聯抒情,一去一來,光陰逝去快(正是頷聯漢家、魏國之嘆),愁苦眼前長。
尾聯從登高懷古轉為思歸,崔顥《黃鶴樓》曾經有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益的“風煙并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異曲同工。
三、李益與霍小玉的風流韻事
說到李益,便不能提起《霍小玉傳》 ,這是唐朝詩人蔣防創作的傳奇小說。
大歷中,隴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進士擢第。其明年,拔萃,俟試于天官。夏六月,至長安,舍于新昌里。 每自矜風調,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諧.....
生即拜迎。但覺一室之中,若瓊林玉樹,互相照曜,轉盼精彩射人。既而遂坐母側。母謂曰:"汝嘗愛念'開簾風動竹,疑是故人來。'即此十郎詩也......《霍小玉傳》
李益獲得了霍小玉的芳心以后,竟然又拋棄了這個女子。躲避了多年以后,李益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見了霍小玉一面,但這時的霍小玉已經病入膏肓,”長慟號哭數聲而絕。“
在這部小說中,李益不但是一個薄幸的負心漢,而且還是一個有點心理變態的渣男。在霍小玉去世以后,心中有愧的李益漸漸心理產生了變化,有點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馮遠征飾演那個人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篇《霍小玉傳》。
蔣防(792—835),字子微。出身于義興(宜興)蔣氏望族,他和李益算是同時期的人物,寫《霍小玉傳》的時候,可能李益還活著呢。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是假。
結束語
元和初年(公元806年),唐憲宗召李益回京,任都官郎中,這時的李益已經70多歲了。元和十五年后,為右散騎常侍。
唐文宗太和初年(約830年),李益以禮部尚書致仕,同年去世,享年八十余歲,是唐代最長壽的詩人之一。
寫《霍小玉傳》的蔣防當時只有38歲,5年后,蔣防也去世了,留下了10幾首詩,20幾篇文章。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七律一首為作業:《登瑯琊臺》
一片煙波萬里檣,瑯琊遙對海茫茫。秦舟采藥音書渺,漢使尋仙日月長。
葉落秋山開御道,雁排人字轉斜陽。黃昏燈火添詩意,搔首霜絲偏自傷。
@老街味道
觀音山上觀山水 70萬獎金對聯怎么對 上聯的奇巧處在這里
最早的七絕出現在什么朝代 這本古籍里隱藏了第一首七絕
觀唐習律44 贈別詩怎樣寫?從盧綸詩可以看出送別詩的公式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