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5 14:36: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9月29日,上海西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和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啟動合作研發數字化戲劇課件——“藝樹派”,將在發掘新時代“中國元素”戲劇內涵、數字化戲劇教育協作、國際藝術課程融合、人才互融互通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上海西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Dr. Gregory Brunton, Mr.Myles d'Airelle, Mr. Al McDowall, Mr. Stewart Paterson, Ms. Christie Lewis,執行董事郭音誠先生,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洪彬副教授和高校戲劇專業的學術代表一同出席啟動儀式。
(從左至右:吳建鋼、Al McDowall、Christie Lewis、Myles d'Airelle、洪彬、Dr. Gregory Brunton、郭音誠、Stewart Paterson)
儀式前,上海戲劇學院張偉令副院長陪同各方代表共同參觀了上海戲劇學院舞蹈中心,上海戲劇學院華山路校區,并在上海戲劇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就推動上戲優勢學科和優質專業資源與課件研發基地在未來如何提升基地的藝術教育水平,培養更多優秀藝術人才,進一步弘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舉行了座談。
參觀結束后,在嘉賓的共同見證下,來自西華和上中北的代表簽訂了項目合作意向協議,并在上海戲劇學院奧力孚利華大廈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舉行了上海西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戲劇課件研發基地研發基地的揭牌儀式。
西華學校校長Dr. Gregory Brunton說,有別于傳統的學校戲劇教育方式,“藝樹派”將創新的采用AR、VR等智能設備輔助,讓學生通過虛實結合的場景設置、角色扮演互動,進一步體驗劇本和角色,通過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讓學校戲劇教育更為直觀、更具感染力。他同時也強調,西華在上戲的課件研發基地將和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共同探索在一個物理空間內,既能呈現互動交互模式,又能體驗VR和AR戲劇場景,打造國內首個以數字互動體驗為特色的復合式戲劇教育體驗空間。
上海西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校長Dr. Gregory Brunton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突破,戲劇教育的應用場景得以無限放大,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作為該基地的聯合建設單位和學術支持團隊,在2017年1月已經開始數字化學校戲劇教育內容的創造,近年來一直堅定不變地向著肩負文化傳承、學校美育教育應用和“戲劇教法”科技創新的“融合器”轉變。運用前沿技術運營“藝樹派”并且融合年輕一代的戲劇教育,尤其是面向國際學校的戲劇教育,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挑戰。對此,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上海戲劇學院洪彬副教授拿出手機演示,并且強調說:“上中北選取國家義務教育統編教材中的紅色故事,打造的紅色主題系列教學劇,形成了一站式學校美育體驗項目,已經和上海部分中小學的藝術教育特色課程實現有機融合。在這里,我們會結合影像、聲樂技術的運用,還能用上移動裝備,還原經典戲劇文本,用國際化的“語境”,來填補國際學校戲劇教育上‘中國元素’的空白,這也是上中北運營‘藝樹派’的一個愿景。”
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洪彬副教授
時下年輕一代重視互動性和體驗感,數字技術的互動體驗更容易被他們所接受。西華和上中北在學校戲劇的傳播和教育中,都看到了年輕一代的需求,促成雙方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探索建設戲劇課件研發基地的形式,集中師資研發編寫適合國際學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資源包,并與高校藝術專業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內容銜接,以推動國際學校戲劇教育水平的提升。
記者注意到,已經修繕完成的研發基地,內部還在進行全面的數字化改造。作為首個數字化的國際學校戲劇課件,基地還會結合上中北線下場地的功能研發配套的“教學劇”,用O2O的方式來還原經典戲劇文本,讓戲劇教育更加符合年輕一代的認知習慣。
探索戲劇教學互動體驗、布局中小學美育課程試點建設、嘗試虛擬現實“教法”科技創新……走進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就會發現這家以創新學校美育教育解決方案研發著稱的機構,正在將學校戲劇教育向“輕應用”延伸。記者在現場通過手機演示發現,通過掃一掃二維碼,即刻就可以體驗到以國內十大藝術高校師資為班底研發的系列“教學劇”美育課程,多媒體的“浸潤式”雙師效果,在一個個3D實景動態中,高度還原了像《閃閃的紅星》這樣的中小學經典教材場景。哪怕是初次接觸戲劇,完全不熟悉故事背景的學生,也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障礙”地接觸國內一線藝術高校的戲劇專業“教法”。
“戲劇本身就有極大的號召力,數字化賦能之后,就更容易實現優質學校美育教育資源的均衡。”上中北課程研發專家告訴記者,“希望‘藝樹派’能豐富學校的藝術課程和形式,并圍繞這一IP,聯動數字出版、各類型學校以及高校專業資源,進而形成高品質、系統性供給,促進實現資源平衡的學校美育教育解決方案”。他也表示,“藝樹派”也正在尋求“戲劇教學實踐”突破的歷史機遇中,和國內藝術特色辦學的國際學校合作,開發融入國際化語境的“藝樹派”。
記者了解到,“數字化美育教育”有著巨大的應用場景,在這一全新的教學場景中,可以提升教學和學習效率,大幅度減少課件研發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所以,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機會,從行業需求來看,2021年9初,教育部同意將上海作為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釋放了大量基于數字化技術的“云—網—邊—端”一體化學校教學服務和資源需求,尤其是嚴重依賴“教學實踐”的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朗誦)等上海各區學校必選的藝術“一條龍”項目。
不可否認,在這一系列探索中,巨量的研發和科技投入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回報,也會遇到諸多數字化水平“瓶頸”難題。但是,誠如洪彬副教授所說,只有堅守教育初心,才能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育人價值,敢于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這也是這一代教育從業人員的使命。
上海西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介紹:
上海西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WISS)是一所前瞻性的學校,自2006年以來一直激勵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學校為來自50多個國家的學生,提供了一個真正的國際學習環境,學校課程設置均衡,以學術、美術、體育為重點,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和語言,擁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多樣化的教學人員,并且擁有超低的老師和學生的比例,學校一直為自己的品質感到自豪。
藝樹派介紹:
“藝樹派”是上中北文化藝術研究院協同60余位高校美育教育專家,歷時近5年時間研發的學校美育教育解決方案。以數字化戲劇教育為切入點,致力于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現代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為使命,打造符合藝術教學規律,具有標準化特色和亮點的學校美育教育解決方案(學前、小學、初中、高中版),并制作了配套的視頻課件和師資培訓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