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2021-11-25 23:42:00編輯:視頻君來源:視頻教程網
原標題:人因思想而偉大
布萊茲·帕斯卡爾是法國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圣徒。他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39歲,在身后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思想錄》,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
《思想錄》從初版問世到現在已有300多年了。它的意義、魅力和影響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法國作家維克多·吉羅說:“如果整個法國文學只能讓我選擇一部書留下,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思想錄》,它是一個崇高的純粹法國天才的標本。”
準確地說,《思想錄》是帕斯卡爾寫的有關宗教方面的一些筆記。這是一本關于基督教的辯護書,大膽深刻地談論上帝,進行了透徹的思辨,以此來反對和說服傲慢自大的天主教徒以及懷疑論者和自由思想家。書中,他幾乎動用了他全部的智慧和雄辯力量,使用了他作為一個數學家的清晰的推理能力;使用了他作為一個物理學家的對于經驗的精細分析能力;使用了他作為一個文學家的跌宕起伏的想象力和描繪能力;使用了他作為一個宗教徒的虔誠和激情感染力;使用了他作為一個哲學家的追根究底的思想力。
帕斯卡爾三十多歲時,看起來卻像一個老得多的人。疾病和痛苦似乎并不影響到他的思想的活躍和旺盛,反倒促使他對生命的思考愈加迫切起來。痛苦刺激他思考幸福,死亡刺激他思考生命,不聽話的軀體刺激他竭力弘揚精神,處境的悲劇刺激他尋求出路和解救。帕斯卡爾開始著手寫了有關宗教奇跡的一些筆記,把隨后的精力都用來寫作一本基督教的辯護書,以此來反對和說服那些志得意滿、自以為是的天主教徒,尤其是說服那些懷疑論者和自由思想家,這本書作為《思想錄》而保存下來,他希望借此來說服人們皈依。
但縱觀《思想錄》全書,作者對人的生命進行了深刻和精湛的分析,對宗教的直接辯護反而退居到次要地位,對人的困境和出路的分析卻被推到臺前,并占據了中心地位。尤其是對人的偉大和不幸的矛盾的深刻描述,更令人驚心動魄,引起現代西方人的廣泛共鳴。
《思想錄》中寫道:“我所祈求的只不過是要認識自己的虛無而已。”帕斯卡爾認為人是脆弱的、可悲的、虛無的。面對這樣一種事實,人選擇了逃避,用消遣娛樂的方式來逃避自身這種等待死亡的可悲狀態。“人的狀況:變化無常,無聊,不安。”為了逃避人類自己的虛無本性,人們便轉移自己的思想,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是思考著自己究竟是誰,自己從何而來,自己往何而去;而是操心著自己的榮譽、自己的財富、自己的朋友,甚至自己朋友的財富與榮譽,從事著諸如跳舞、打獵、賭博等消遣活動。
帕斯卡爾哲學就是要向世人揭示他們的最終歸宿,要讓他們于消遣的娛樂之中感覺到自身的愚昧,于時空的永恒中感覺到自身的荒誕與虛無。關于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究,在帕斯卡爾那里,便是對死的默念。因為,這個問題是直接關于人的幸福的。從這點意義上,帕斯卡爾指出,人是可悲的。
因為,消遣并不能夠逃避自我的虛無性。
帕斯卡爾指出,消遣使人逃避自己并消耗自己,使人無視永恒悲慘(即死亡)的必然性,卻于茫然無知狀態默默地走向死亡,因而使人陷入最大的悲慘境地。
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反復論述:“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備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正是因為有了思想,從而使得猶如一根根脆弱的葦草般的人,比起大自然和宇宙這些無限時空更加具有自己的優勢。人在無限時空里只不過是一個極其微小的質點和極其短暫的瞬間,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他們自己本身的生存都不能在無限時空里停駐不動,而只會被淹沒和擦掉。所以,假如人們無法超越和擺脫無限時空的限制,那么他們就無法擺脫一切都在消逝著的這個可悲的命運。但是,正因為人們有思想,所以他們能夠在無限時空毀滅他們之前,就意識到自己將要消逝和死去。的確,宇宙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滅人,但人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
帕斯卡爾常常在一種看似強烈的矛盾中安之若素,《思想錄》中就體現了他思想的一種內在的矛盾。不過,他的思想甚至就是有意在這種同時伸展至兩極的矛盾中試圖把握真理。例如,他正是在同時領悟到人的偉大和悲慘的境況中尋求人的出路,在自由主義的懷疑派與那些偏執驕傲的耶穌會士之間探尋中道。在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中,始終有一種深刻的辯證色彩。
雖然作者早已逝去,但這個偉大的天才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能夠和不斷前進的人群為伍,能夠使自己和我們同處一個層次而又毫不降低自己,能夠使自己置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境況之中。連他最輕微的思想也在苦惱、迷住或刺激人們,每個愛好思考的人,都會從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中得到愉悅。因為他強烈地反映著現實人們心靈中的獨特性和矛盾性,他的《思想錄》至少觸動到我們心中一塊敏感的地方,不可避免地喚起了反響。帕斯卡爾仍然和我們是同等的,并被接納到我們自己最隱蔽和最個人的心靈深處。
誠然,每個時代都有屬于那個時代的局限。帕斯卡爾的一些宗教思想也存在有極端和偏頗的地方,不宜被我們理解和,但從另一個角度上,我們正好也可以以此為戒。帕斯卡爾雖然是物理學家,他卻嘲笑物質。他認為世界上所有人的身體抵不上人的最輕微的思想,而所有的科學和哲學又抵不上最輕微的仁愛行為。試想一下,如果這位作者仍在世,也許我們現在的機械文明只會使這位物理學家不屑地聳聳肩膀吧!
(作者單位為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或許我們很多人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相比于永恒的時空,人類在自然界中不過如葦草般脆弱。那么,人何以高貴,何以戰勝虛無?
法國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散文大師布萊茲·帕斯卡爾在他的代表作《思想錄》中回答了這一問題: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思想錄》這一著作從初版問世到現在已有300多年了,多年來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萊茲·帕斯卡爾雖然因疾病早逝,卻因為這部著作為世人銘記。
而他本人,更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